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展望

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展望

ID:31369115

大小:11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展望_第1页
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展望_第2页
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展望_第3页
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展望_第4页
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展望  摘要:在对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机场道面工程中应用再生混凝土的可行性。针对再生骨料的特点,提出了配制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的技术路线、机理与研究方向,为在机场道面工程中研究、配制并铺筑高性能再生混凝土道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展望  Abstract:onthebasisofdetailedanalysisoftheapplicationstatusofrecycledconcreteresearchathomeandabroad,thefeasibilit

2、yoftheapplicationofrecycledconcreteairportpavementengineering.Recycledaggregatecharacteristicsofthepreparationofrecycledconcreteairportpavementtechnologyroadmap,mechanismandresearchdirections,provideareferencefortheairportpavementengineeringresearch,preparationandpavingofhigh-p

3、erformancerecycledconcretepavement.  Keywords:airportpavement;recycledconcrete;researchstatus;Outlook  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破碎、清洗、分级后得到的“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代替天然骨料配制的混凝土(也称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RAC)[1]。再生混凝土完全满足联合国提出的“绿色”8的三大含义。因此,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混凝土[2]。水泥混凝土是机场道面的主要建筑材料,在军用机场翻修、改

4、(扩)建工程和战时抢修中,如果将废弃混凝土道面板就地充分利用,经破碎、清洗、分级后成为再生骨料,配制道面再生混凝土铺筑道面,则可以节约资源、节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军事、经济和社会环保效益。  1.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开始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开发研究和再生利用,并且已经多次召开有关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的专题国际会议。我国关于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再生混凝土现在也已经成为国内混凝土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取得了一些理论与成果[1][3]。  1.1研究应用

5、现状  美国自1982年起,在ASTM-33-82“混凝土骨料标准”中将破碎的水硬性水泥混凝土包含在了粗骨料中。大约在同一时期,美国军队工程师协会(SocietyofAmericanMilitaryEngineers,SAME)也在相关规范和指南中鼓励使用再生混凝土骨料[1]。美国政府还制定了《超基金法》[4]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倒。”给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十分重视废弃混凝土的重新开发利用。早在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

6、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并制定了多项法规来保证再生混凝土的发展[1][3]。8  我国政府制定的中长期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废弃物再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设部将“建筑废渣综合利用”列入1997年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还先后颁布了《固体废料污染环境保护法》、《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提高了其重视度[3]。我国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尚处于试验室阶段,目前,国内有数十家科研院所开展了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等都开展了再生混凝土研究[4],研究工作逐渐深入。  关于再生混凝土的应用,目前国内外主要用于道路基础和非承

7、重结构,较少用于承重混凝土结构,机场道面中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应用更少[3]。  1.2目前已取得的理论与成果  国外,FouadM.Khalaf和AlanS.DeVenny对建筑垃圾作为混凝土粗骨料再生利用进行了回顾,对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等性能进行了研究[5]。MostafaTavakoli和ParvizSoroushian对再生混凝土的干缩行为进行了研究[6],NobuakiOtsuki等对再生骨料对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强度、氯离子抗渗性能和碳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SalemR.M.和OliveiraM.B.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进行了研

8、究[1]。DhirR.K.和LimbachiyaM.C.等人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耐磨性能[1]。国内,张亚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