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语文”之我思和我行

“魅力语文”之我思和我行

ID:31385857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魅力语文”之我思和我行_第1页
“魅力语文”之我思和我行_第2页
“魅力语文”之我思和我行_第3页
“魅力语文”之我思和我行_第4页
资源描述:

《“魅力语文”之我思和我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魅力语文”之我思和我行  摘要:语文是独具魅力的,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定会给学生一种愉悦的吸引力。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构建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真诚、创造。  关键词:魅力语文;真诚;创造;创新  一、真诚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的确,课堂因真诚而心情舒坦,课堂因真诚而思维驰骋,课堂因真诚而具有向心力,课堂因真诚而气韵流畅。真诚是一种教学态度,也是一种课堂氛围,更是构建有魅力的语文课堂的前提。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学生

2、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转变为教师教学必须营造一种真诚的课堂氛围提出了必然要求。“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古训在今天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愈显出我们的前辈学人之高见。  适时的赞扬、中肯的批评、暗示的眼神、关爱的笑容、得体的举止、恰当的幽默……可以营造出真诚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交流、探讨、收获,善莫大焉。  二、创造4  由于创造,人类由蛮荒走到文明;由于创造,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由于创造,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创造性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同样,充满

3、魅力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富于创造性的课堂。  (一)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以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来说吧,备课时语文的三维目标怎么落实呢?作为一篇文言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比较好操作的。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脚在什么地方呢?我想另辟蹊径。经过苦苦思索和多方查阅,我决定从“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与为官者的社会责任”这一切入点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不是吗?柳宗元虽遭贬谪,处境尴尬,写了这篇文章或许对自己更不利,但他仍然写了,封建统治者看不看得到是一回事,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和一个小官员,能这样做,起码是

4、有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联系当今社会的一些现状,我们真的觉得重提“良知和责任”的重要性。于是我给学生讲“三农问题”,讲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倾情关注和着力解决,讲《关注城市新贫困》,讲《中国农民调查》,也讲缺乏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所杜撰的“农村生活”的美丽图景……  我还给学生读了下面两段话:  曾晓东在事后谈起利辛县农民的生存状况时,眼泪止不住地就流了出来。他说:“真没想到,解放都这么多年了,农民还这样苦,负担会这样重――”  作者之一春桃:“我们希望这篇文章的读者是城市人和决策者,

5、让城市人对农村了解更多,给决策者提供依据。”4  我觉得这是教师思维的一种创造,它带给人心灵的喜悦和充实是难以言表的。事实上,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被深深地触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亦然。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唤醒和开启学生的创造慧心  1.教师要走出认识误区  教师不要将创造和创新过分拔高,一定要学生说出自己或目前学界人士所没想到的才算是创造和创新。  对于学生来讲,只要他结合自己的个性、气质、知识、阅历、当时的心境等,感受盈溢于散文字里行间的那种魅力,对文本进行自己的阐释,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6、,真正地体会到审美的愉悦,并能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体念,不管别人是否说过,都应该算是创造和创新而给予肯定。  在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问学生:通过本文,感受到了什么?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教辅书没写到但自己确实想到的或者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到的。有的学生说他感受到人性的阴暗面和光明面,并结合文中菲利普夫妇和“我”的表现阐述了理由。有的学生说菲利普夫妇很可鄙,冷酷势利得连血浓于水的亲情都不顾。有的学生说菲利普夫妇虽然可鄙但也很可怜,他们是当时社会底层贫苦的小人物,这么做实属无奈。当我问及菲利普夫妇是否虚荣时,

7、有的学生赞同,并从文中找了句子,也有的学生不赞同,说不富有并不妨碍体面一点地活着,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只会更加让人瞧不起……4  对于学生来讲,这是多么鲜活的思维碰撞,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创造。这样的课堂,不但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而且锻造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素养。  2.教师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措施  (1)鼓励学生大胆而合理地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华罗庚教授生前教诲青少年“要多动手,多动脑筋。凡事问个为什么”。凡事问个为什么,就是提倡分析探索问题的质疑精神。质疑是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起点

8、,是发现创新的突破口。质疑的精神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实事求是,经过自己的分析去芜取用、去伪存真,它表现为思维的批判性。  (2)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及品质,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狐假虎威”中的那只狐狸为什么老遭人骂呢?它能在最短的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