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发展观对“民本”和“人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以人为本”发展观对“民本”和“人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ID:31386077

大小:10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以人为本”发展观对“民本”和“人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_第1页
“以人为本”发展观对“民本”和“人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_第2页
“以人为本”发展观对“民本”和“人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_第3页
“以人为本”发展观对“民本”和“人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_第4页
“以人为本”发展观对“民本”和“人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发展观对“民本”和“人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人为本”发展观对“民本”和“人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摘要:习近平同志多次在讲话中阐述了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需要作为出发点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涵盖了中、西方文化中“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的理论精华,是对民本思想、人本主义的传承与超越。本文从“民本”与“人本”思想的演进入手,辨析厘清两者的趋同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以人为本”思想的时代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82-02  习近平同志多

2、次在讲话中阐述了要以“人”作为出发点的政治思想。他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表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2016年,他又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审议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同志“以人为本”的思想涵盖了中、西方文化中“民本”和“人本”8的思想精华,是对民本思想、人本主义的传承与超越

3、。本文拟从民本、人本这两种既有本质趋同性、又有范畴差异性的思想理念入手,辨析与厘清二者关系,并对“以人为本”思想的时代内涵进行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渊源。从对《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和《诗经》、《老子》、《论语》、《孟子》、《墨子》等先秦古籍及相关出土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萌芽于夏商时期,发展于西周、春秋之际,到战国时期已臻于成熟,成为儒家学派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  原始社会至夏商两代的奴隶社会,弥漫着王权神

4、授观念。经商周之际的社会动荡,尤其是商周王朝更迭过程中的“牧野之战”,使统治者不敢再小觑民众的力量,从而由“敬天保民”衍生出“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萌芽。虽然还只局限于部分统治者阶层基于民心向背在王朝兴替中的直观感受,并未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社会思潮,但到了春秋时期,民本思想就几乎形成有识之士的共识。如《左传》记载宫之奇曾告诫虢公“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孔子则在继承先贤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道德理念和“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各派几乎无不强调

5、民本思想。从托名管仲的《管子》,到孔子之后的《墨子》、《孟子》均不断发展萌芽于商周的民本意识,并进而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孟子不仅说出令历代统治者惶惶痛疾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且阐释云:“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8,从而在理论上肯定了民众与统治者在利益欲求方面的同等权利。自汉代开始,儒家定于一尊,先秦时期形成的民本理念,随封建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四个基本要点:一、民本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天、以神为本。夏商尊天敬神,重大事情必须通

6、过沟通天地的巫师向神灵请示,再根据巫传达的神意行事。而周代统治阶级发现,如果仅是尊天畏神而不重视民生,则皇权就不能牢固,因而逐渐意识到“夫民,神之主也”,英明的圣王总是“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其二,民本与君本相对而言。《左传》云;“民者,君之本。”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主的崇高地位其实取决于人民的选择;其三,民本重于国本。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即指庶民的地位高于国家。其四,民本是与官本相区别的。民意比官意更重要,国家重大决策要听取民众意见即“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孟子更反复告诫齐宣王,

7、必须以民本否定官本:“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民本思想贯穿于封建王朝始终,从汉代开始,董仲舒、王充、曹操、诸葛亮、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司马光、王安石、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政治家无不是基于民本思想制定其治国方略或阐述其政治理念。  二、东西方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差异  民本思想是在中华文化沃土中形成的意识形态。但近现代学术论述民本思想,每每涉及西方文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此二者虽有哲学深层的共同前提,但又有性质范畴与内容意

8、义的诸多差异。8  人本主义原属于西方哲学范畴中价值判断的重要概念。古希腊苏格拉底对人与自然的思辨,就意识到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自然为中心。这一基础理念,到了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又进而发展为怀疑宗教神学、“相信人的伟大、称颂人性的完美与崇高”的明确理念。此理念“要求社会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根本的价值准则去分析、处理和解决具体事务,体现对人自身的生存境况及生活意义的热忱关怀”;其具体内容是“注重人的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