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几种教法

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几种教法

ID:31392424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9

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几种教法_第1页
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几种教法_第2页
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几种教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几种教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几种教法  [摘要]一堂好的美术欣赏课能让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认识美。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要与绘画、工艺、音乐、古诗等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美术欣赏绘画工艺音乐古诗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76  一堂好的美术欣赏课有时就像一个优秀的故事,以活泼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认识美。那么美术欣赏课应该怎样上呢?面对一件美术作品该如何欣赏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积累了几种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2、 一、美术欣赏与绘画相结合,使学生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美  在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应充分发挥绘画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艺术作用,培养学生高赏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除了要发展学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来造型的基本能力之外,还应教育他们正确地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热情。3  教学中,有时候笔者会让学生临摹欣赏作品,使学生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如笔者在上《捣练图》这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了现代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及审美特征,接着进

3、入课题了解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的了解,让学生结合唐代的人物造型特点临摹一张仕女图。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二、美术欣赏与工艺相结合,使学生从中领悟作品的精神美  为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外,还与学生共同搜集辅助的资料和图片,事先把有关的图片布置于教室的墙上,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启发诱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受,使学生在了解我国古代美术作品辉煌成就的同时,感受民族精神和爱国豪情。  在上《欣

4、赏民间泥塑》一节时,笔者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知识。然后让学生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笔者让学生照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然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比较,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  三、美术欣赏和音乐相结合,使学生从中品味作品的艺术魅力3  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欣赏结合起来,能达到声色俱全地表现主题的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欣赏《清明上河图》时,用声

5、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的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千多年前北宋都城汴梁街头人们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二泉映月》……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地进入某种情境,自觉地体验画面表现出来的生活气息,产生审美同情。这时学生会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从而获得了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艺术的殿堂。  四、美术欣赏与古诗相结合,使学生从中体会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众所周知,追求“意境”的表现,既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又是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在中国山水画和山水诗中体

6、现得更多、更明显。笔者尝试诗画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诗与画相辅相成的思想,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趣味和绘画的意境。中国画家不仅喜欢在画中表现诗的意境,还喜欢画诗意画。清代画家石涛创作过大量诗意画,如教材中李白《望天门山》是其中-幅。原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已故画家傅抱石的《平沙落雁》,表现了在辽阔的河滩下,一个老人坐看两行大雁款款而落,看后使人心旷神怡。一边讲解,一边找出其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再找出隐含景物的事与物。动静结合,学生会热情高涨,乐在其中。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之中,能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7、,陶冶其情操,美化其心灵。  总之,我们教师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为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努力。  (责任编辑柳紫)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