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

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

ID:31393655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_第1页
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_第2页
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_第3页
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_第4页
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  儿童哲学,最初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和他的同事设计制定,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富于哲理的故事,运用对话的形式引起儿童的思考,诱发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在集体探究、讨论中找到答案。广义上的儿童哲学就是尊崇儿童的天性、天赋和自然智慧,倾听儿童的声音,呵护和发展儿童的好奇心,保护儿童对世界探究的兴趣,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发展儿童的推理和批判思考的能力,传递给儿童真、善、美、自由、民主、友谊等,引领儿童过健康快乐与幸福的童年生活,成为比较成熟的社会小公民。  小学品德课堂

2、教学,就是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渗透儿童哲学的理念与思想,研究儿童的本质、儿童的思想、儿童的活动,发现儿童的世界,回到儿童的天性上去和生活方式上去,把每个孩子都真正当成儿童,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用儿童的视角去关切,鼓励儿童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引发儿童的探究冲动和思考热情,并为之提供根据和力量,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历程,从内心深处体验到愉快、幸福与满足,让每个儿童都成为课堂的主人。用教育的力量引导儿童柔顺、成长、热诚,成为“具有思想性的儿童”和“有道德的儿童”。  一、儿童哲学的核心是归还儿童应然自由和探究欲望,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就是要回到儿童最原初的天性上去9 

3、 在拉丁文中,儿童意味着自由者。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更是儿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从天性上说,儿童就是探索者。好奇探究是儿童的天性,探究的前提是自由。儿童哲学的核心就是要归还儿童应然自由和探究欲望,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就是要带领儿童回到教育最原初的地方。  1.组建“探究团体”,最大限度让儿童自由探究  儿童哲学认定儿童,不管其依赖的程度如何,都有为自己思考的能力,都能够建构他们自身的意义,然后自治的发展,需要团体探究的出场。  (1)团体成员自由组配,并制定团体活动规则  儿童哲学认为,成人要相信儿童能冷静地考虑问题,理解和塑造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并有

4、自己的价值取向。  团体成员组配是建立在小伙伴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的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主动选择,自由组合,自主搭配,四至六个小伙伴为宜。选举并产生自己团体的负责人,成员一起讨论制定团体学习的系列规则,如先举手后发言,按照一定的顺序回答问题,养成倾听的习惯,不能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对事物持有不同的观点时,要低声,不能出现不文明的语言等等。讨论中要不断地强调这些规则,使每个成员铭记在心,更好地推动探究的过程,并将话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逐步还给儿童,让儿童的声音表情都处于开放自信的状态,敢于彻底地自由地释放自己的声音,放心大胆地探索追问、质疑与评论,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

5、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  (2)交互对话民主自由,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9  交互自由对话是团体成员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探索思想道德概念,每个成员都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发展出相对一致的理解与认知,并创造出新的意义与价值。探究其实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课堂上,团体成员形成一个圆形,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小组内的其他人。每个儿童的思想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教师鼓励学生多多提问题,并不断地更换自己的位置,不让任何一个儿童体验到被忽略的感觉。每个儿童都会注意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对别人讲话的内容都能做出积极的反应,相信自己能够对正在讨论的问题做出有价值的贡献。从不给儿童提供现成

6、的答案,儿童探究不会受到“标准答案”的限制,并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感觉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最终对周围的人和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带给个体更多的收获与快乐,使儿童思维自由激荡与碰撞,迸发自己对生活意义的觉察,习得智慧与技能。  儿童哲学呵护和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就是要借助探究团体造就一种民主的氛围,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使儿童逐步养成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习惯,获得对他人同情、理解和宽容的品格,促进儿童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发展,养成互相关怀的心态,回到儿童最原初的地方。  2.创造“发现的环境”,最大可能让儿童自由质疑解惑  儿童是天生的研究者,儿童的

7、生活和学习就是一种不断发现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儿童哲学认为,一个儿童如果有“生活之内的独裁,那就要帮助他,应用“自由意志的工作”,使带来创造的环境与满足需要的环境,即“发现的环境”。9  儿童对各种事物感到惊奇,当他发现了令他感到新奇的事物,内心就会感到高兴并产生探究的欲望。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地球在“发低烧”》为例,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简笔勾画出一位“地球妈妈”红着眼睛,流着鼻涕,愁眉苦脸的样子,接着一言不发地播放了“北极熊的忧愁”。“老师画的是什么?地球妈妈为什么会生病?会游泳的北极熊怎么会被淹死?我们怎样救救北极熊?怎样做地球妈妈才能好起来?”教室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