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色探索

朗读教学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色探索

ID:3139665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朗读教学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色探索_第1页
朗读教学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色探索_第2页
朗读教学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色探索_第3页
朗读教学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色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朗读教学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色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朗读教学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色探索  [摘要]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给人的最直观感受,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现今的语文课堂却是在升学压力下,师生疲于大量的练习题中不能自拔,又或是在层出不穷的新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中走上极端,从而舍本逐末毫无美感可言。旨在从课堂朗读教学的时间着手,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为目的,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充满美。  [关键词]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美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30005  众所周知,汉语语音具有音乐美的特质,汉语文字适宜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

2、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其中的“读”是指朗读或诵读。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把朗读教学定位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盛行的“习题训练”因其“高效出成绩”而被广大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奉若至宝,广泛采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师以精于讲解为荣,总害怕讲得不够深;学生以善于答题为荣,总担心记得不够全。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斥着习题和训练,课文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没有了琅琅书声,没有了语文的本味。  一、让学生读出声音  古时的课堂推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又说“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的这种学习方法在现在的人看来必是不切

3、实际和低效率的,但这恰恰是强调“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读,既是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语文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读出声音,这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在鲁迅先生的印象中,朗读是幼时学习的主要方式,“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笔者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回想一下,自己的语文课堂中,恐怕“读书声”是少得可怜。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都认真遵循着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训,把课文完全用“传”“授”“解”的方法“讲”给学生,严重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在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多不过七八分钟,少不到三五分钟,反

4、而急不可耐地转入对课文的讲解和大量的习题训练中去。殊不知,学生连熟读课文的机会都没有,字词都还生疏,如何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呢?  二、让学生读出自信与美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那些课堂上总是沉默寡言的学生往往表现为不爱学习,精神不振,他们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从而失去自信,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朗读可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作为语文教师,想让自己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那就从让他们大声朗读开始吧。4  自信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特别是平时少受关注的学生创造大声朗读课文的机会。科学研究表明,朗读时会引起胸腹大幅运

5、动,这就是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可以使大脑得到放松,心情也就变得爽快起来,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养成。自信是学习的加速剂。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应多正面评价大声朗读的学生,让学生早日走出羞答答不好意思的心理困境。只有爱读书,主动大声朗读,学生才会越读越有自信,越有自信越主动学习。  教育家叶圣陶称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句话告诉我们朗读的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与作者的心灵沟通。笔者认为除了“美读”还要“读美”,即是除了读出作者的感情还要读出自己对美的感受。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既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

6、感情的桥梁,还要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让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朗读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读出节奏美、音韵美、情感美。  三、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朗读是一种“再创活动”。朗读者通过自己的声音形式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的音韵美,同时融入自己的分析、理解,感受作品时所产生的真实感情、鲜明态度,经过这种转化,一个书面形式存在的艺术品,便成为口头形式存在的新的艺术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项目里面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是理解了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提

7、出,让学生在读中获得人生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4  作者通过文本想要告诉我们的那些人生感悟和生活启迪,需要我们不断去读,反复吟诵才能有所收获。课堂上通过朗读,我们收获的是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中的那份父子真情;通过朗读,我们收获的是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对社会辛辣、尖锐、深刻的洞悉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通过朗读,我们收获的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高洁志向和人生理想。许多作品由于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就更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一点一滴去体会,去感同身受并最终内化成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