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匠人精神的衰落

明代匠人精神的衰落

ID:31396732

大小:11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明代匠人精神的衰落_第1页
明代匠人精神的衰落_第2页
明代匠人精神的衰落_第3页
明代匠人精神的衰落_第4页
明代匠人精神的衰落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匠人精神的衰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代匠人精神的衰落  明代国家对于匠人群体的控制,一方面表明,他们承认实用知识对人类文明具有潜在的意义;另一方面,这种控制也表明了他们对知识、技术认可程度并不足,无非是将其视为一种认知的附庸而已。  明代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已经认识到匠人群体的重要作用,手工业得到了官方的促进。一方面,明代国家和社会日益依赖匠人的技艺来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即使是写出了“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明末科学家宋应星也拒绝把匠艺人当成一种职业来对待。主流社会对匠艺暧昧不明的态度,正是明代匠艺发展与匠艺人困境的真实写照。  明代城墙背后的故事  现代南京最著名的景观之一便是其完整无

2、损的城墙。五百多年以前,20多万民工和匠人将城墙修建起来,用来保护明代的首座都城。我们今天知道几乎每段城墙修筑的管理官员的名字,也知道许多制作城墙砖匠人的名字,以及砖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烧制而成的。因为,这些数据都被精心地刻写在每一块砖上。  这给现代的历史学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这种逐一标记的做法是由明代的立国者朱元璋出于纯粹的实际考虑而引入的。它提供的信息,提供了征税的凭证;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可以快速地找到制作者;它也可以保证制作者得到公平的薪酬。修建南京城墙的砖,体现了匠人与国家机构之间的密切关系。10  朱元璋从统治之初就注意到匠人群体,让他们与

3、国家密切关联在一起。他接受了最早由蒙元统治者实行的世袭匠户登记制度。这一制度规定,匠户人家的所有男性成员及其后代都必须从事同一职业。  朱元璋建立起一个在国家控制下的生产网络。陶工、币工、木工、织工都得在官营作坊中,提供一定时限的劳务来替代缴税。官营作坊的产品包括船、车、军队用的武器、官府活动时用的礼仪物品、朝廷给敌人和结盟者提供的商品和贡品,以及用来填充宫廷宝库的各种奢侈品。关于劳动力和工作周期、原材料、最终产品,所有这一切都有固定的官府配额。  明代以前的各朝代都满足于仅为宫廷所用物品建立专门的营造点,其余物品则购于自由市场,从一般工艺品当中选择精品。明

4、太祖对农业和工匠的兴趣,是他在深思熟虑元代政府实行的管理方法后做出的回应。13世纪的蒙元政府,视物质发展优先于学术进取,然而至高无上的地位还是属于军事。这也意味着,元代统治者热衷于那些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帮助国家提高军事实力的技艺,至于其他技艺,并不推进其技艺水平。同时,元代引入了一种世袭制度,在平民和军队中征召匠人。明代统治者承认,蒙元政府对技艺的强调于帝国统治有所裨益,于是将技艺生产纳入行政管理结构当中。  让读书人管理生产10  明代官府介入重要的技术领域如丝绸业和瓷器生产,其程度之大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在踏入工艺生产领域以后,明太祖将组织和控制的权力交给

5、读书人而不是匠人,他用这种方式让学者与实用技艺连在一起,让匠人与国家连在一起。那些因为文字技艺而进入仕途的学者们,突然发现自己不得不组织工艺生产。读书人必须进入新求知领域,而匠人们还留在自己的老本行里:陶瓷技师继续踩蹬陶轮,手艺高超的织工还得继续弯身弓背在织机前劳作。  最早的官营作坊都建立在该行业传统的生产中心,官员们可以找到当地的专业人才。丝织业官营作坊主要位于南直隶、江南和四川地区,陶瓷业则主要在江西省。  明代初年官营作坊的运行毫无障碍,这表明了官府和私人都乐于面对这种健康的共栖情形,彼此能从对方的活动中受益。官营作坊利用私营来完成自己的定额目标,而

6、私营作坊也愿意每年补充官营作坊的生产,并从中获得稳定收入。官府对于私人作坊提供的基础设施也予以积极支持,以利于生产能够进行并有所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介入工艺生产管理中的学者官员意识到,自己作为明代宫廷和国家的代表者,对匠人的依赖要超过匠人对他们的依赖。这是学者精英们遇到的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他们却仍然对匠人瞧不上眼。10  开始试图将官营丝绸生产作坊扩展到原本没有生产能力地区的,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此后几十年的情况生动地表明,创新性技术的扩展是一种需要精密契合的业务,如果单靠行政力量来推进注定只会遭遇失败。在随后的这个世纪里,官员们面临的挑战是

7、,维持这些刻意而为的生产网络。这经常需要很大的财力花费和巨大的人力投入。比如,丝绸生产需要不同匠人群体的合作、适宜的气候条件、原材料生产领域和最后加工领域之间保持精致的平衡。大多数传统生产地区以外的作坊,从来没能真正投入生产。与此同时,明代那些建立在传统中心的丝绸生产作坊却得以继续繁荣。  不可知的工艺细节:提花机、流水线  在官府控制的工艺领域,如丝绸和瓷器生产,文献记录也是最为完备的,因而也是最能显示这些文献的特性的。在偶尔情况下,官员们也会对推迟发货或者缺少人力表示不满。在怨言之后,他们也会写进基本的、精确的、技术上的解释,以及关于原材料、劳动力、机器

8、等的量化信息,以此来显示地方官员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