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绿色评价语点染课堂和谐色

巧用绿色评价语点染课堂和谐色

ID:31397507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巧用绿色评价语点染课堂和谐色_第1页
巧用绿色评价语点染课堂和谐色_第2页
巧用绿色评价语点染课堂和谐色_第3页
巧用绿色评价语点染课堂和谐色_第4页
巧用绿色评价语点染课堂和谐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用绿色评价语点染课堂和谐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用绿色评价语点染课堂和谐色  摘要:新课程给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绿色”的评价、“和谐”的课堂,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催生着学生的心智之花。为了让评价深入学生的心中,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构建充满生命灵动的和谐语文课堂,我们的新课堂中教师就必须注重巧用绿色评价语:倡导民主化评价,坚持多元化评价,注重延时性评价,发挥激励性评价等,以点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色彩。  关键词:绿色评价和谐课堂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61  绿色是一种生命色,象征着和谐与美好,我们的生活到处流淌着绿色的声音,到处弥漫着绿色的理念。

2、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绿色也应该作为一种主旋律加以倡导与实践。和谐的语文课堂应当是自主平等、宽松灵动、寓教于乐的课堂,应该成为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乐园。在我们的和谐课堂中,绿色评价应该是和谐课堂的生命。我们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准确合理的语言,巧妙机制的评价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给予引导、肯定、顾虑,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成功构建充满和谐色彩的语文课堂。  一、用民主化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  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前的小学教育,小学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核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的

3、全面成长和提升。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即我们常说的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站在平等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保护其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学习方法的形成。  例如,在教授《北风和小鱼》这篇学习内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预设这样一个可以自主探究的问题,即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自己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对“得意洋洋的北风”说些什么。答案中更多的是学生对于北风的批评,批判北风的骄傲自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那就是他觉得北风也挺好的,理由是他认为正是由于北风的作用,在冬季才

4、能够把学生喜欢的白雪带到身边,不仅能够满足孩子们玩雪的愿望,还能够给冬天的过冬庄稼盖上厚厚的“棉被”,这对于农民伯伯来说是很大的帮助。对于学生的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我们要给予他适当的肯定,表扬他看书多、知识面丰富。这种相对民主的评级方式,既能够给这名学生以合适地引导,同时也对其他学生形成了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用多元化评价来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5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说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关注能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习过程、学习效率、学习结果等多角度来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

5、性。这样的评价模式,不仅仅能够使我们教师更好的、更全面地来了解学生们在整个语文学习中的具体状况,还能够从很多细节地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状况,更好的针对学生们个体的差异进行引导,这样能够给更好的发挥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在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这一片断时,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表演时背好了台词,顺利地完成了表演,但由于学生初次上台表演,神态不太自然,扮演廉颇的学生还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表演完后,我先要求表演的学生进行自评,说一说表演时的感受,对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颇的同学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请罪时是真诚内疚的,我在表

6、演时露出笑意,不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态。”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自评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多元评价,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与表达能力。  三、用延时评价来使学生发掘语文学科的内涵5  现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经历来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最终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延时评价是指教师在和学生们探究有难度的问题过程中不要马上给学生最终的评判,而是要和学生一起

7、去探究、争论,让他们畅所欲言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样随着学生谈论的深入,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满足了学生探究欲。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们由表及里地去探究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理解语文的内涵所在。  我在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中“松下问童子”这句时,有学生质疑“童子”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日常所读、所学、所见、所闻去思考。一时间学生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