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建设之我见

微课建设之我见

ID:3139923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微课建设之我见_第1页
微课建设之我见_第2页
微课建设之我见_第3页
微课建设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微课建设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课建设之我见  近几年微课大热,高职教育对微课建设的关注度和研究热情也持续高涨,各级各类的微课教学比赛更推波助澜将这股热潮引向新高峰。  一、前言  笔者曾选取本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当代艺术设计思潮与方法》课程的几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参加了三次国家和省市级别的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并获得名次。通过参赛,掌握了一些微课制作的理论和方法,对艺术设计理论类课程的微课设计和制作有了一定的实践认识:教师“单向”的微课建设方式应改变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双向”微课建设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微课系统学习与制作以避免建设的无的放矢,使微课系统随着课程的进展而不断充实,随着课程的持续开设而不断完善,使微课

2、建设获得可持续建设发展的源动力;教师应将专业技能训练与微课建设相联系并同步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微课建设与改革思路  在建设与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一些符合微课要求和高职教学实际的方法,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也对微课建设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萌生了一些新的微课建设与改革思路。  1.从教与学的双向关系角度看微课建设4  微课既应该是教师开展整体课程建设的特定手段,也应该成为学生同步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实操能力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流行的具有浓厚的教师“单向性”的课程建设方式,虽然也会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要,但以教师想当然拍脑袋的成分居多。其比较标准

3、化的教学过程、掌控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被灌输”“被要求”,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由兴趣、参与和收效等激发的学习热情,也就失去了学生积极学习探索新知的源动力。  此外,常见“单向”的微课参赛作品也有不少弊端,如借助先进器材和专业手段,举院、系之力不计人、物成本完成;内容堪称完整琳琅满目,但大多只是将教材整体作“点”化处理,除了短小之外,并无明显的教学效率和多方位实操能力培养优势。其实在信息科技时代,教师早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通过网络与社会,学生习得知识的途径已非常多元化,获得的知识素材参考资料也更趋多样化。这些资源经学生整理加工后可获得相关知识节点的诸如思维、技能、方法、释

4、疑、结论等内容也异常丰富,必然远远超出任课教师个人的视野所及。因为好奇,学生对新知识、新材料、新想法的感受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教师更为敏锐。可以说,微课如果再继续如传统般实行“单向”建设,将明显束缚教师、学生双向的思维发散可能性及多元创造性。如果教师能够主动“下放”微课建设的主要权限,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多角度地求知、探索、研讨、整理、总结并完成知识节点解答,最终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微课视频和相关支撑体系,这样的“双向”微课程建设,必然内容丰富,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留下他们学习、思辨与创作的轨迹,又保存了大量学习过程中记录下来的生动丰富的、可用作微课系统使用的学习素材及制作资料,与教师“

5、单向”建设的微课相比其收效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见图1)。4  有鉴于此,高校微课建设方法确实是有必要改革的。从教师“单向”建设改变为以教师为引导,协助、启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学习,师生沟通、讨论合作,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微课建设上来。教、学双方共同完成微课建设并随着教学的循环得以持续完善充实与提高。因为学生的参与,微课将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载体,为其愿用,乐用。也基于此,微课才有可能做到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2.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微课建设  微课建设应该是个“点”,其相应的配套系统建设则是个“面”。面的建设如果仅从过往“教”

6、的角度出发,由教师闭门造车并发布,其性质也必然是单向的片面的,仅仅是“提供了”或“有了”,学生们会不会去“用”便不得而知。其实,“微课”体系建设应该是发散性的,是在原有课程知识“点”的基础上配套开发形成的微课程资源“面”。这里的“面”,除了常见的微课本身及所对应的各类网上资源、在线交流等内容外,笔者认为重点更应该是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留存与记录下来的大量生动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如师生对话、学生研讨、微课制作和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与解决过程等相关记录制成系统资源供后学者使用。没有各种形式共生形成的面的相互支撑,点做得再好也不会起到面作用。4  此外,微课及其系统确实没必要做得那么完整美观技巧高超。从实用

7、和成本的角度看,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问题就可以了。学习过程中需要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只有学生自身最清楚,让学生全程参与微课系统学习与制作才能避免建设无的放矢,教师也不应越俎代庖。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如果有机会将获得的相关知识和素材、讨论研究与理解的结论、作业与实操成果都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地融合在微课系统中,那么微课系统将会随着课程的进展而不断充实;随着课程的持续开设而不断完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