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学课上如何做到“创新”

小议数学课上如何做到“创新”

ID:3140481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小议数学课上如何做到“创新”_第1页
小议数学课上如何做到“创新”_第2页
小议数学课上如何做到“创新”_第3页
小议数学课上如何做到“创新”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议数学课上如何做到“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议数学课上如何做到“创新”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新兴学校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途径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结合学生和教学内容制定适当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欲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16-01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是为了培养担负祖国明天建设的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

2、识,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使得学生不但能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多年以来,一直令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头疼的一块心病就是数学教学太抽象,枯燥,单一,令人乏味。学生只能被动的在教师的“口令”4下死记硬套格式化的公式、概念。学生获得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数学的题目是千变万化的,无边无际的。教师教一题学生做一题,稍微灵活一变,学生就束手无策了。教师绞尽脑汁,换来的是一双双呆滞的眼睛,一幅幅对数学产生畏惧的面孔。这不得不承认是教师教学的失败。为此,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让教师彻底的进行了一次洗脑,唤醒了教师的思想意识,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3、,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了创新的潜能,点燃了智慧的火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学的创新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让创新在生活中体现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课标强调以直观性为首的特点。感悟到数学教学需要依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细节作为课堂的支撑,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生活,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彼此迁移。同时需要教师慧眼发现;将每一个有价值的生活细节投射到学生心灵与言行中。生活中的课堂没有彩排的,每次都是现场直播,也使课堂最具鲜活性,生命力。学生的心灵开放,思维多项,行为活跃,教师要抓住机遇巧妙地将这偶然的情节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想,引爆了学生创新的欲

4、望,开阔了学生创新的视野。  二、让人文环境给创新提供温床。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担心过多,扶得过多,导致学生思维的禁锢。教师要恰当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探索。马克思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反思以前的教学总怕学生不会做,一味追求答案唯一,目标统一,而忽视了创新的基本条件――自由的心灵,自由的时空和自由的思维,同时要建立亲和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处错误,并帮助找出错误的原因。对学生获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倾注期待,真情交融,合作互动中使学生的创新之望和创新精神不断得到强化,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创新源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1、创建开放的教学情景4  有创意的教学情境,容易

5、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将学生的情感紧紧地吸引到教学活动中,由开心一刻升华到开心一课。如在《分类》中,我没有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们本节将学习的知识,而是利用课件使学生回归生活,来到超市,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今天是星期天,你准备到超市买玩具和零食,你应该怎样购买?学生灵机一动,答道“先到玩具区域再到零食区域救恩能选到。”从而渗透了分类的分类的思想。接着出师课件:让学生帮助一名“懒惰”的小朋友整理房间。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打开了思维,尝试了创新的成就感。  2、开放的学习方式和问题的设置  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

6、现出课程实施既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师生,生与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保障学生的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要打破开放式学习方式与数学教材开放性的内容的局限冲突,教师要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将封闭的内容开放化。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3、增加作业的开放性  作业的设计目标在于对所学习的知识巩固发展,并能灵活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个开放型的作业超市,学生自由选取,从获得有价值的,必须的数学。在班级中可以定期开展数学小报比赛,数学生活知识评比等方式来促进

7、学生的发展,不断超越自己,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升华。4  四、创新要做到求异  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都与自身的经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有关。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教师要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多角度的理解和表达,尊重学生的求异,是激活学生创造的潜能,是确保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创新的前提。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对数学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互动交流,引发新的探索。求同和求异并存,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