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

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

ID:31438420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_第1页
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_第2页
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_第3页
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_第4页
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摘要]幸福教育是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打造幸福教育就要从构建幸福课堂做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精神成长,学生被动学习,单调乏味,测试成绩不见得理想;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汗流浃背,面对的可能是学生漠然的表情。这显然不是幸福教育。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幸福课堂,享受幸福教育势在必行。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师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提升自己教学幸福感的必修课,开展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课题研究,创建校本翻转课堂,充分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求得精神生命的升华与超越,让学生感受幸福,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幸福。[关键词]幸福教育翻转课堂王安石变法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300788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情况创建教学视频,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广泛传播,学生课前在家中或课外自主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思考问题,从而达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学生的协助而完成知识内化,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

3、节也随之发生变化,使课堂教学能在和谐互动中进行,同时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学生在课堂接受教师讲解知识,而后回家写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课堂和教师角色的优化,推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正是幸福教育的初衷。因此,校本翻转课堂模式是践行幸福教育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之一。下面笔者以“《王安石变法》校本翻转课堂模式的创建的实践”谈几点认识。一、遵循三大原则优化教学视频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看教学视频,完成相关知识的储备,并有所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质疑、释疑,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形成翻转课堂。可见,教学视频

4、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学生对课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课堂教学设计及效果,是翻转的前提。一段优秀的教学视频能很快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不仅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妙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创建优秀的教学视频,有效促进课堂翻转?笔者认为要遵循双突性、通易性、核素性三大原则。1.双突性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8创建优秀的教学视频不仅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会使用相关的软件,更要求教师把实现教学目标放在第一位,掌握重难点知识就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教学视频的内容一般选取一节课的重难点(如果是一节课的浓缩视频,也应当偏重重难点知识)。这样,学生

5、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思考,课中讨论内化,直至破茧成蝶,实现能力提升,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成就幸福感。笔者在设计《王安石变法》第2课校本翻转课堂时,考虑到本节课的重点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难点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重难点的交集是“变法的内容及作用”,确定以“变法的内容及作用”作为教学视频内容;在创建视频中,又考虑到篇幅的限制及知识与能力培养示范效应,最终确定以《王安石理财》作为视频的内容。事实证明,学生课前反复看了《王安石理财》视频后,在课堂上能有所讨论,并顺利地对王安石变法做出评价,有所启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也达成了,师生都有幸福感。2.通易性即“通俗易懂”重难点知识往往晦涩

6、枯燥,学生大都望而生畏,自主在课前看教学视频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和问题的生成的概率较低,更谈不上做到课堂有效交流讨论,实现课堂翻转。要想让课堂翻转,成为一段师生共度的幸福时光,呈现“学也愉悦,教也快乐”的教学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视频中投入情感,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快乐,引起学生往下看的兴趣;深入浅出地分析,激发学生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化繁为简,降低难度,触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8,让重难点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例如,《王安石理财》涉及宋朝的商品经济、赋役、金融知识,这对今天我校高二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笔者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将措施的背景、做法、利与弊一体讲清楚;引用叶

7、坦《大变法》的论述,讲清均输法背景、利弊,既权威又易懂。通过具体的事例化深奥为浅显,让学生容易理解。用市民魏继宗对市易法的期待与失望的故事,使学生深刻牢记市易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最难理解的是青苗法,教师先及时提醒,接着就用浅显的语言讲清其背景、王安石意图,然后引用史料分析其执行中的局限性。所有这一切,都为下文评价变法,探究变法失败原因打下基础,为改变学习方式、课堂翻转提供思路。3.核素性即体现培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一文中说过:“任何学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