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

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

ID:3143852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_第1页
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_第2页
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_第3页
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_第4页
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31-01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了“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可见,健康即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十七条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在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农村家庭为了增加经济收入,

2、改善生活条件,常常夫妻双双外出打工、经商。可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父母面前撒娇、淘气,享受父母的惜爱和呵护都成了一种回忆,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当他们从电话中或偶尔寄回来的汇款单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时,这种感觉会逐渐加剧。因此,在他们告别家庭贫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更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些留守

3、幼儿。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异常的,甚至不健康的现象。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5  近年来,本人也对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得出一些经验和见解和看法。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作法:  一、创设富有人性化、宽松的幼儿园心理环境,使他们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留守幼儿由于常年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应有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有的产生失落的心理,甚至趋向于孤僻、自闭和不合群,难以适应周围的新环境和

4、新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要抓住留守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创设富有人性化、宽松的幼儿园心理环境,以富有亲情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填补留守幼儿的心理上的亲情空白。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应关爱这些幼儿。《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注重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保持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接纳。”对待留守幼儿,教师更应该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学会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

5、理环境,言谈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的关爱可以使这些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温馨,使幼儿感到自己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不孤独、失落。留守幼儿离开了父母,寄宿到了爷爷奶奶家、亲戚家,心理感到失落,会逐渐产生自卑、不满、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教师要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使他们和其他的幼儿一样不感到孤独,体会老师是爱他们的;自己和其他幼儿没什么两样,就能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成长。5  二、从心理上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认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

6、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自尊心的破坏、自信心的摧残、人格的污蔑。”儿童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关系到他们今后人生走向。因此,及时对留守幼儿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3―6岁幼儿身心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有些留守幼儿受到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的过度溺爱,养尊处优;留守幼儿的父母因常年离开家庭、对孩子关心不足对小孩有一种“负疚"心理,常常以金钱来补偿对孩子的“欠债”,对小孩的要求常常百依

7、百顺,“赚了钱不就是为了给小孩花吗?”,这是他们最常见的口头禅。凡此种种,加上长期思念孩子而产生的迁就心理,使得有些留守小孩形成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成了家中的“小皇帝”5。这些心理往往使他们娇生惯养、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承受挫折、接受批评的心理素质较差,不愿意接受纪律规范的约束,甚至整天哭闹,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面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品质表现,教师应及时顺应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及时采取与家长交流,与幼儿个别谈心等方式,让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知道那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8、,学会社会交往技能(分享与合作,恰当地自我评价),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地生活、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幼儿心理进行引导和调试,并适当在游戏中教给他们一些心理保健知识,对发现有浅显的心理问题者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并不断通过幼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来刺激的承受能力、对心理活动的平衡协调能力等,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三、充分利用群体资源,创设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环境,消除他们的思想包袱  幼儿期是儿童高级心理功能(口头语言、想像力、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