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

ID:31441110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小学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_第1页
小学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_第2页
小学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_第3页
小学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_第4页
小学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蚂蚁和蝈蝈》是我在校内开展的一节公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本中的一篇童话,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从而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一年级学生处于学习初始阶段,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理解力较弱,因此,理解课文内涵、揭示课文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同时他们思维活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所以教学方法要新颖、有趣、高效。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征,我在本节课中尝试以几个词为主线索,串联整篇

2、课文理解的教学思路,以期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二、案例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七个一类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是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的生活。  (二)主要教学过程。5  在这节课中,我特别关注、研究了这样几个环节,下面就将其中几个环节的设计描述如下:  环节一:词串呈现文脉。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蚂蚁和蝈

3、蝈》(板书课题)  (2)课文里的这些词语,你还记得怎么读吗?出示词语贴,指名读词语,边读边引导,例如:谁在做什么呀?那把这个词语贴在谁的下面?  贴完呈现方式如下:  20.蚂蚁和蝈蝈  搬粮食乘凉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装满粮食又冷又饿  傻瓜神气  (3)傻瓜是什么样的人?课文中谁说谁是傻瓜?为什么说蚂蚁是“傻瓜”?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  设计意图:我将课文内容提炼成两组分别描述蚂蚁和蝈蝈的词语,这便是全文的主线索。课伊始,学生既在兴趣盎然的朗读中复习了词语读音,又在寻找词贴该贴在谁下面时初步理顺了

4、课文的脉络,使巩固生字词和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有机结合。紧接着我扣住词语“傻瓜”设疑,牵引着孩子到文章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环节二:解词疏通文义。5  要有效引领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意蕴,关键在于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由词串文,深化两个对比,对比蚂蚁和蝈蝈夏天的不同表现,对比冬天它们由于不同表现带来的不同生活结局。在此具体描述学习蚂蚁搬粮食的片段,我是怎样处理的:  1.蚂蚁的表现  (1)渲染夏天的天气。  夏天的天气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的?想象你站在太阳底下,会怎样?  (2)理解蚂蚁是如何“搬粮食”的。  A夏天

5、这么热,蚂蚁们在干什么呢?(指词贴:搬粮食)  B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呢?自读第一小节。  C看图理解:蚂蚁怎么搬粮食的?  D表演理解蚂蚁怎么搬粮食。随机采访感受。  E理解“满头大汗”。从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看出它们搬得很辛苦?“满头大汗”是什么样的呢?读出感受。  F图上只是一群蚂蚁中的几只,一起来看看整个蚂蚁家族搬粮食。(播放动画)  G喜欢这群小蚂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处设计紧扣“搬粮食”、“满头大汗”两个词,让学生感受蚂蚁夏天是怎样搬粮食的,非常辛苦。这些词连着句,连着情境和画面。我根据低年

6、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这运用了看图想象、表演、采访、动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学生不知不觉中走入情境,词语的丰富内涵生动地投射在了学生的心湖上。  环节三:借词提炼文“心”。  1.讨论:读到这儿,你们再来看看板书,想想谁才是真正的傻瓜?为什么?蚂蚁夏天就知道为冬天做准备,这就叫“有备无患,防患未然”。5  2.对比引读:夏天――……它们才是――(傻瓜呢)  3.拓展填空:蚂蚁来信。  蝈蝈家族不甘心当傻瓜,再过这种生活,它们写信询问蚂蚁,?摇?摇才能获得幸福?你能告诉它们吗?  设计意图:这处设计正是

7、立足前面的两处对比,扣住“傻瓜”展开生长点。第一步,理解谁是真正的傻瓜,为什么?第二步,对比读巩固深化。第三步,总结出文眼,蝈蝈不甘当傻瓜,寻找如何获得幸福?孩子说:勤劳、劳动、努力,看来孩子对课文的感知溢满于言了。  三、案例反思  反思自己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抓住了“搬粮食”等几个核心词语,点在了文本之穴、学生思想之穴上。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如何以词语线索展开教学。  (一)巧妙借助词串,呈现课文脉络。  每篇课文总有一些重点词宛若颗颗光亮的珍珠,如果在课堂上把这颗颗珍

8、珠串联起来,那就是一条漂亮的项链,也是语文教学的脉络。教师要善于捕捉,寻找有特点的词语重组,形成教学的主线索。杨章宏教授在《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中这样论述:“教学要有一条清晰的主线索。在这条主线索主导下,学生学习活动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巧妙地抓住词语主线索,不是简单地字形字义的机械认读,而是培养学生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力求用这几个词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使学生进入积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