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ID:3144758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_第1页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_第2页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_第3页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摘要: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深入课本,提高审美能力。文章从培养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三方面研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能力;教学策略;解读课本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92-01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将审美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中,这阐明了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审美,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因

2、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解读课本、深入文章的方式,使学生在体会到语文美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对比法,体会形象美  想要在课文解读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就需要深度解读课文内涵,其中对比法无疑是深度解读中不可缺失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对比法,能够使文章中描述的形象更清晰,便于学生深入课本。因此,在解读课文中,语文教师要巧妙使用对比法,使学生们能清楚地认识到文章中所刻画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感悟到形象背后的美丑。  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

3、闰土和作者这两个人物形象,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法阅读课文,并找出文中的对比部分。学生们认真诵读后,教师问他们:“4课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手法?”学生们回答说:“课文全篇都在描述闰土的见多识广以及他的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而作者自己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又问他们:“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学生们回答说:“闰土表现出了一个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见多识广的农村人形象,而作者则表现了一个知识浅薄、目光短浅的纨绔子弟形象。我们要像闰土一样热情好客、见闻广博。”这样让学生们比较后

4、,他们的心目中就呈现出一个美好的农村劳动者的形象。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比较中体会到课本中的人物和事物形象的美,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形象的能力。  二、想象法,拓展意境美  由于学生的阅历浅,因此他们对事物的了解十分有限,对美的认识度不高。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拓展出各种意境,培养他们对美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与诗

5、同行”这一部分的阅读材料时,在让学生们齐声朗读了第一首诗后,为了开拓学生们的想象力,使学生们进入到海边的境界,教师对他们说:“现在大家想象一下自己身在海边时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如果我在海边,我觉得风是暖暖的,天和海是蓝蓝的,我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十分舒服惬意。”也有的学生说:“我感觉海是非常宽广的,我漫步在海边,感觉心情非常平静,心胸也变得开阔了。”……4让学生们这样敞开心扉放飞自己的想象,有效调动了课堂气氛,使他们体会到了诗的美妙,同时也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宽广、湛蓝的海滩意境。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想象法,不

6、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方便了以后的学习。同时,想象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拓展出了许多美的意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语文的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推敲法,欣赏语言美  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精彩的句子反复推敲,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句子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中《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课时,先要求学生自行朗读课文

7、,并在朗读的同时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认为描写生动的句子。学生经过自主朗读后,纷纷找出了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根据学生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对文中的句子进行分析。文中写道:“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想象柳枝在溪旁的状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们纷纷发言:“清澈见底的小溪旁长着几棵柳树,垂下的柳枝随风翩翩起舞,很漂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就“婀娜”“舞姿”“自然”4这几个词分别进行分析,并且要求他们尝试用其他词语去代替这些词。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反复讨论和推敲,学生认识到这些词语是句子的点睛

8、之处,使得句子活灵活现,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妙处。巧妙的词语是组成句子的核心,而生动的语句是精彩文章的灵魂。因此,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对词语和句子的推敲过程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体会语言文化的美妙之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恰当地利用教材资源,带领学生深入文章去探求美。同时,在探求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对比、想象以及推敲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