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师的真善美

追寻教师的真善美

ID:31448076

大小:11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10

追寻教师的真善美_第1页
追寻教师的真善美_第2页
追寻教师的真善美_第3页
追寻教师的真善美_第4页
追寻教师的真善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追寻教师的真善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追寻教师的真善美  摘要:真善美这三个字把天上人间的事都概括进去了。与真善美相对应的学问,分别是科学、哲学;伦理学或道德学;美学。人性论是个哲学问题,撇开“本善”、“本恶”的争论,教育至少可以相信学生能“向善”。求科学与学科学是求真的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学做真人、求真学问。善与职业相关,教师职业最大的伦理问题是善待学生,善待学问和真理。真既是善的前提之一,又是善之所求。在教师的心灵是美丽的时候,将把更美的东西带给学生和社会,使教师之美灿烂绚丽。真理至上,民族至上,是我作为教师的两条最高标准。  关键词:真;善;美;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

2、717(2015)06-0120-05  收稿日期:2015-10-25  作者简介:张楚廷(1937-),男,湖北天门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名誉校长,主要从事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学的研究。  真善美这三个字把天上人间的事都概括进去了。真,是天伦;善,是人伦;美,是美轮美奂,美是一切。14  与真善美相对应的学问,分别是科学、哲学;伦理学或道德学;美学。哲学和伦理学,以相应著作的出现为标志,古希腊就有了;古中国也有了。按同样的标准看,美学的出现最晚。世上第一部美学著作出自德国人鲍姆加登,德国也就成了美学的故乡。175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美学著作,书名即《美学》。我

3、认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人类自觉于美与自身的关系,是人走向更为自觉的一大步。  我本人出版的著作中,有一本就叫《人是美的存在》。人们可以从千百个不同角度去探问人本身,从美学的角度去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要角度。我正是基于这一体悟而写这本书的,其基本点可归结为:人为美而生,为美而活,为美而逝。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直至70年代末,“德智体美”的美消失,直到1999年才再次在官方的文本中出现。这一消失是偶然的吗?这一再次恢复是偶然的吗?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美被化归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自由、平等、博爱也划归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人类最美好的许多东西,都因为这些划分而与善良的

4、老百姓相分离,于是,他们与许多的苦难相伴,从而不能不与灾难抗争。  有阶级斗争理论,必否认普世价值,必否认普遍人性的存在,相关的争论也就没完没了。在阶级斗争的理论下就有了“穷则思变,富则修”的派生理论。这样,为了不变“修”,我们就只能同时与贫穷相伴相随了。到了邓小平时代,他就号召“让一部人先富起来”,他不怕“修”了,最怕的是老百姓穷。又不可能一齐富起来,就只好有先富的人了。结果是,中国这30多年来,真的在告别贫穷了;还有很多穷人,但我们国家经济实力上来了,扶贫的能力也在增强。14  举目四望,那些富起来的国家,还不知道“修”为何物。然而,他们富了也还在思变。理论的立足点错了,真的会一错再错

5、。理论是有力量的,好的理论促进进步与繁荣;错误的理论也产生相反的力量以及消极的、害人的力量。平民中平均理论水平的提高,也就使得民间更充满活力,更有生气。好的理论,价值连城。  人们富起来之后,不仅可以仍然思变,并且还寻求变得更好,还获得了进行深入变革的更好条件,创造出许多更有利于变革和发展的机会。为什么在一些最富裕的国家里仍然充满活力呢?除了机制方面的原因外,最重要的是,有更好的条件让人们可以追求自身的价值。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追求和丰富自己的身内之物。富裕的物质条件作为身外之物,为发展自己的身内之物服务了。马克思、恩格斯都非常看重人的解放,人“解放成为人”[1]。一切都会兴旺起来,人的身

6、内之物不断得到丰富且有更好的条件释放出来,因为解放而更充分地释放。一个个人活力的释放,就是社会活力之源。  蔡元培先生留学德国,也从德国带回了美学。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首开美学课程。以东西方来作为意识形态的划分标准,实在有些离谱,美学就来自西方。许多好的学问、真理传到了中国,大益于我们的大学,亦大益于我们国家。殊不知,西方也向东方学习,向中国学习,孔子在西方人眼里也是圣人。当“文革”爆发时,海外华人哗然,但还只是不可理解;当批林批孔,批到孔子头上去了,全世界华人愤怒了,从而,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也在全世界华人心中被否定了。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官方也完全否定了那场运动,并且正确地正式地

7、定性为一场“浩劫”14。一场巨大的灾难终于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那种痛苦的回忆,也永载历史。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观念即其道德之基础。这一基础在华人中已如此牢固。不过,那十年“浩劫”所造成的道德破坏,文化和精神的破坏,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修复。精神的创伤,需要精神的东西去治疗,但这种用以治疗的“药物”尚不够十分有效。毕竟,中华文化是不可摧毁的,只不过要经历一段曲折。  人本善,还是人本恶?这是个哲学问题,在此问题上也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