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ID:31448097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_第1页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_第2页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_第3页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_第4页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历的人,都知道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曾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人们从这里初步了解了爱菊的陶渊明。现行人教版和河大版教材中均收录了陶渊明的短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河大版还多收录了一篇人物传记《五柳先生传》。这些作品多展示陶渊明豪放洒脱、自然纯真的个性,对完美无缺社会理想的追求。因此,在九年级复习阶段,深入探究陶渊明作品的理想与真实,豪放与洒脱,淡然与执著,挖掘其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对我们完成教学实践、提高中考语文复习时效不无裨益。  一

2、、在现实中寻求理想  学过陶渊明作品的人都知道,他希望过一种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这是因为他目睹过战乱、灾荒和饥饿压迫下的农村荒凉破败的情景,感受过自身生活稼穑之艰难,这些经历使他更执著地追求躬耕自给的美好生活理想。而这一思想现在看来,在当时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他思想中流露出复古的情绪,他描绘的世外桃源成为古今人们竞相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这一理想境界中,尽管存在着理想与真实的差距,但仍给人们以美好的幻想与期许。  《桃花源记》中先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展示桃花源的宁静、和谐,又以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设酒杀鸡作食”5等写人民的穿着与准备酒食的动作。虽然并未流露出桃源内人民与外界百姓如何不同,也并未从陈述中让人读出桃源人的生活优于外人,但读者从中读出了桃源人朴实的民风。往来种作的,乃是贫苦的劳动人民,陶渊明并未脱离身处社会底层的身份,而是通过社会最底层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风貌,展示他的社会理想。淳朴的民风,好客的人民,正是陶渊明理想境界中的典型。他没有直言自己期望过着没有等级观念,没有战争纷扰,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而是通过这三言两语的描绘,让人读出他理想与现实的融合。  而陶渊明在《

4、五柳先生传》中结尾两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则与他描绘的世外桃源的境界大同小异。“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意指无怀氏时期的人民、葛天氏时期的人民,而这两个时期均在远古时代,在我国尚属原始社会,人人过的是自给自足、平等的生活。陶渊明此时以这两句作结,更具体地展示出他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从这两句来看,陶渊明在他的文章中流露出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不断地挣扎,不断地争取,不

5、断地呼吁。  与这两篇短文相比,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其三)》则在描绘自己田园生活的同时,进一步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指按照自己的意愿(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诚的态度、自然的方式,完成短暂的生命)去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所以一切艰难,都变得微不足道了。5  二、于体验中展示洒脱  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能够读出不同的味道。前人著述中关于陶渊明作品及其思想的种种观点,对陶渊明的不同解读,都突出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眼光

6、和见解。在我看来,进行九年级的复习,对中国晋代历史上这位文学豪客,贫者的典范,智者的楷模,应该以另类的眼光欣赏他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洒脱与豪放。  1.洒脱之一:于劳作中体验快乐  他在《饮酒(其五)》中写自己于东墙下采撷清菊,偶尔抬头望见南山奇妙美景,不觉心旷神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由飞鸟晚归相聚,联想到人生美好,感悟大自然的微妙变化。“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才是由景生情,情由心生。任

7、何一首诗,都是一幅画。诗作者能够在只言片语间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让读者从中领悟到其真意,这就是一种成功。  我们都知道“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辞官还乡时的典型壮举,那超然的境界,古往今来堪称第一人。他认为做农夫的生活悠闲自在。自在于亲自耕种,享受田园之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躬耕陇亩,享受耕作的乐趣。因为不熟悉农活,以致于“草盛豆苗稀”,但他仍坚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那洒脱与豪放自适的情怀令人敬佩。晨起暮归,是一种怎样洒脱的境界?放弃官场,远离官场,安闲自适,坚守自己的志向,即使辛苦,即使劳累,

8、那也是一种独享的甜蜜。陶渊明在劳作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他觉得这种生活正适合自己,所以他安静地享受着并快乐着。  2.洒脱之二:于读书、饮酒、著作中的快乐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他本意借此昭示世人他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