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

ID:3145119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_第1页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_第2页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_第3页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  诗歌在高考中历来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的篇目比重是比较大的,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诗歌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成果,甚至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诗歌,其艺术形式备受大众喜欢,又被称为文学殿堂的皇冠。中国古典诗歌对韵律、节奏、用典、字词的完美追求,造就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由此构筑以意象与情感世界有机融合的诗歌审美艺术。也就不难发现,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教学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工作,要将此项工作做好,一方面要满足学生对于诗歌艺术的赏析在知识、审美等方面的积累,一方面还要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对考试的适应,当然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机结合起来的

2、。概括来讲,诗歌题目在高考中出现,基本上都在考察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当然,赏析诗歌又从对字词的赏析、对某两句诗歌的赏析、对整首诗歌的赏析这些方面着手,从而具体要求学生就词句的使用妙处、诗歌的意境、意象的审美分析、诗人的形象或者情感的分析等进行回答。那么本文将结合近年的考题,对此进行简要讨论。  一、诗歌赏析首要从字词入手  中国诗歌历来有炼字的传统。唐朝诗人卢延让在其《苦吟》中写道:“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这说明,古人诗词特重锤炼词句,更有“推敲”4之美谈流传于世。这也说明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中国传统诗歌“

3、画龙点睛”的字词,是掌握整首诗歌艺术奥秘的钥匙。所以,在日常的诗歌教学和考试复习中,应该对此加以特别重视。比如,2012年某省高考语文试卷,就出了一题给学生专门分析字词。该题为元代曹伯启所作的《子规》: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其中问题为: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可见,对某个重要字词的分析,是诗歌赏析中的关键点。这首诗中,“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因为这首诗的整个氛围,也就集中在

4、这个“空”字上面了。这是从整个诗歌的氛围、意境来考察某个词的作用和意义。这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因为每一个字词,在诗歌中都是为着整个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张力而服务的。因此,诗歌教学的第一要义,是对全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并以此为突破口,理解整个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由字到句的分析,要抓住关键联  我们经常对很多诗歌都是能脱口而出其经典名句,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名句构成了该诗的核心,是诗歌的灵魂。比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等,不胜枚举。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从字词的理解上升到整个诗歌的理解,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环节就是对关键联的赏

5、析。而这同时也是高考的一种考试方式。4  分析字词关键在于结合整首诗歌的氛围来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这是诗歌赏析中最重要的方法。再如,某省考题是赵执信的《秋暮吟望》:“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要求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这也印证了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论断。并且,必须从意象所表达的情

6、感维度去探讨诗人的感情色彩,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世界,也是理解整首诗歌的关键。  三、把握意象构筑的景象、情感和思想世界,领会诗人的写作情绪和意义表达,这是整体上赏析诗歌的关键  赏析诗歌从字词入手,过渡到句子的领会和理解,但最后的关键,是对诗歌整体的把握。而高考也对此有要求,一般都是在要分析全诗的意境、作者的心境等等,也就是说,要从意象世界落实到情感世界和意义世界。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呢?关键还在于分析诗歌的意象。由上文《秋暮吟望》这首诗的考点来看,要求结合全诗来分析作者的心境,就在于说明,老师要引导学生去领会作者在整个诗歌里面的意象所表达的独特情绪和意义。而《秋暮

7、吟望》这首诗,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长今,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所以才会使用那些意象来构筑整个的诗歌意境。这是诗歌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的。4  比如,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最后部分的写景,其实就是抒情,那种豪迈之情,让人读之备受感染,这就源自于诗人的写景铺垫。所以,在诗歌的分析中,引导学生去领会意象背后的意思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