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之光穿越时空

让精神之光穿越时空

ID:31454849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让精神之光穿越时空_第1页
让精神之光穿越时空_第2页
让精神之光穿越时空_第3页
让精神之光穿越时空_第4页
让精神之光穿越时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精神之光穿越时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精神之光穿越时空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81-02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还是上中学的时候,就很喜欢读陶渊明的诗;其实理解得并不深刻透彻,只觉得诗中似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像一幅宁静安详的画卷,让人心生向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昭示着妙不可言的安然惬意……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写出这般灵秀自然的诗句?是怎样的一颗心,能不为凡尘俗世所沾染?时间就在“尘网”中消逝,当了老师了,每次兴致满怀地讲《五柳先生

2、传》时,却都觉得力不从心。是时代变得太快,还是我的步伐太慢?90后的孩子们更多地是对陶渊明的戏谑――穷困潦倒还自娱自乐,不是没心没肺就是心理安慰;自己受穷还要牵连妻儿,不是自私无情就是自我为中心……但是,依旧想让学生能读懂陶渊明,哪怕只有一点点,那样率真傲岸的灵魂不应该是寂寞的,不应该是不被敬仰甚至是不被理解的。  一、真实的陶渊明理想化的五柳先生  要让学生能从一篇文章中感悟作者,教师要力求读懂这个人,读懂他的作品。读读他的诗歌,感受他笔下的田园生活,或欣喜,或辛劳,更多的是饥贫困顿,甚至是“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窘迫,

3、即便如此,可依然有“但使愿无违”6的坚定。读读萧统的《陶渊明传》,对陶渊明的生平轶事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读读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人写的赞颂陶渊明的诗歌,白居易的“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苏轼的“渊明独清真,谈笑过此生”,辛弃疾的“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这些诗句让我看到了陶渊明的高洁傲岸对历代文人的影响之深……  重新再看《五柳先生传》时,似有豁然开朗之感,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陶渊明。“率性而为”,似乎被圆滑世故之人所鄙弃,觉得于情于理,所谓的率性在当下只是欠思虑、过于自我的表现。但其实,陶的率性符合人的最自然的

4、天性,他的率真的性格,真挚的情感,自有一份超然事外的洒脱。陶渊明正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正如苏轼所言,“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仕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陶渊明的崇尚自然外在表现在他不羁的性格上,内在表现在他尊重自己心灵的声音。他追求精神的闲静、自适;所以他选择了归隐田园,远离本能给他带来繁华富贵的官场。“安贫乐道”并不是他给自己贴出的标签,没有人一定要去排斥名利荣华,只是“君子忧道不忧贫”,当自己的理想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时,陶渊明选择了田园的一方宁静,固守了自己的精神

5、家园。与其说《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倒不如说“五柳先生”是一个理想化了的陶渊明,陶渊明期待自己成为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也在努力做到“不戚戚于贫贱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虽然“贫富常交战”,但警醒自己进入“道胜无戚言”的境界。  无论是真实的陶渊明,还是理想化的五柳先生,都给人以启迪。真诚自然,正是现在纷繁复杂的人与人间缺少的东西。不要求学生都去学习他的“不吝去留”6,但理解身边的一些同样单纯任性又不失真诚的人,尊重真诚自然的人格,也是成长中的孩子们所需要的啊!而能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喧嚣社会中,有自己

6、的原则和心灵的操守,难道不值得去肯定和颂扬吗?  二、新时代的娃娃千年前的隐士  可惜,新时代的娃娃基本出生于“零零后”,和千年前的隐士相距遥远,他们很难理解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如何让学生从这样一篇短小的文章中读懂陶渊明呢?  疏通文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根据课文内容,重新设计一张五柳先生的插图。图画比文字更容易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设计插图让学生兴趣盎然。  课本中有一张插图,陶渊明神情安然地坐着,手里握着锄头,面前放着装满菊花的篮子。当然,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并没有直接点明五柳先生就是自己,这应该是个很好的

7、教学资源,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辨别出如果单纯从画面看,画面上的人该是作者陶渊明,还有的学生根据那一篮菊花,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学生口头表述自己设计的插图,各有特色。他们的设计既能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又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有的侧重表现五柳先生的“嗜酒”的特点,画面上有酒壶酒杯;有的注意到了“衔觞赋诗”这个句子,强调了五柳先生神态悠然,一手执书,一手握杯,在柳树下怡然自得;还有的学生围绕“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著文章自娱”设计出衣衫褴褛的五柳先生端坐在摇摇欲坠的茅草屋中奋笔疾书的画面……6  有了对人物形象的整

8、体感知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五柳先生的形象。在对话中及时地补充材料,才能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比如,“曾不吝情去留”是学生有争议之处,补充了陶渊明的“我醉欲眠卿可去”的语句,“葛巾漉酒”的小故事,学生逐渐理解了陶渊明的“率性”性格;学生还质疑一个人是否穷困潦倒还能“晏如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