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1456776

大小:131.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1-10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考试试题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48个小题,每题1分,共48分。1.西周以来王位继承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朝A.强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B.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C.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D.皇位继承制度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皇位继承制度应该是非常固定的,即“嫡长子继承制”,但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其实也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已经严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

2、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而非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主要反映”,不是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混乱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2.下面是《史记》和《汉书》关于汉武帝初年国家经济状况的记述史书内容《史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据此,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两处记载都

3、客观描述了真实情况B.《汉书》缺乏史学价值C.两处记载在史料上存在源流关系D.两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答案】C【解析】【详解】由《史记》和《汉书》关于汉武帝初年国家经济状况的记述看出,都反映出国库充盈的情况,说明两处记载在史料上存在源流关系,故C正确;史书记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一定都客观描述了真实情况,A错误;史书记载都有一定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汉书》缺乏史学价值”表述错误,排除B;史书记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并不一定能够相互印证史料的真实性,D错误。3.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予的称号。秦始皇认为谥号

4、是子议父、臣议君,是不敬,于是废了谥号。西汉时期又恢复了这一制度,除刘邦谥号“高皇帝”外,其余皇帝谥号中大都有“孝”字。秦汉谥号的废立表明,当时A.谥号是贵族享有的特权B.大一统王朝的权威加强C.谥号具有舆论监督作用D.统治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废贬给予的称号”可知,谥号不是贵族享有的特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西汉时又恢复了这一制度”可知,材料没有体现是大一统王朝权威加强的汉武帝时期,故B选项错误;根据“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废贬给予的称号”可知,谥号

5、不具有舆论监督作用,故C选项错误;根据“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不敬,于是废了谥号,西汉时又恢复了这一制度,除刘邦谥号‘高皇帝’外,其余皇帝谥号中大都有‘孝’字”,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崇尚儒家思想,重视孝道,因此,秦汉谥号的废立表明,当时统治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选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不敬,于是废了谥号,西汉时又恢复了这一制度,除刘邦谥号‘高皇帝’外,其余皇帝谥号中大都有‘孝’字”,结合所学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知识分析解答。4.儒家学术研究中,对五经

6、原文的注释称为“传”,后世对“传”加以注释称为“注”,对“注”进行阐发称为“疏”,此外还有“正义”、“集解”等多种解释方式。这表明儒学A.注重传承并不断发展B.是统治人民的工具C.流派众多,各有侧重D.兼容并包,内涵丰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传”“注”“疏”都是对儒家经典五经的注释,表明儒学注重传承并不断发展,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无法体现儒学是统治人民的工具,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无法体现流派众多,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无法体现儒学兼容并包,排除D。5.关于宋人的饮

7、食,《梦梁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发生转移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农耕技术加快发展D.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宋临安饮食种类丰富,反映了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D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与材料强调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的信息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的信息,而是强调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农耕技术的信息,而是强调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排除C

8、。6.明王朝统治所及的范围内,包括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几乎都编造了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姓名、年龄、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明政府编造黄册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便于征收赋税C.抑制土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