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中隐喻的英译策略

框架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中隐喻的英译策略

ID:31464378

大小:11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0

框架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中隐喻的英译策略_第1页
框架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中隐喻的英译策略_第2页
框架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中隐喻的英译策略_第3页
框架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中隐喻的英译策略_第4页
框架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中隐喻的英译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框架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中隐喻的英译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框架理论视角下鲁迅小说中隐喻的英译策略——以《狂人日记》和《药》为例汪珍摘要:鲁迅小说中隐喻颇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翻译的难点,但目前针对鲁迅小说译本的隐喻翻译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基于框架理论,以恰当激活目标语读者的认知框架为目标,结合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药》杨戴译本和莱尔译本中的隐喻翻译实例,从框架相同和相异两个角度探讨译者的隐喻英译策略。笔者认为,框架相同时可采用对等转换;框架相异时可采用移植和增补策略。关键词:框架理论;隐喻英译;翻译策略;对等转换;移植;增补AFT-BasedStudyonMetaphorTranslationStr

2、ategiesinTwoEnglishVersionsofAMadman′sDiaryandMedicineWangZhenAbstract:LuXun'snovelsarefullofmetaphorsandcontainrichculturalbackgroundknowledge,butthemetaphorsarealsothedifficultiesintranslationandthestudyislimitednow.BasedontheFrameTheoryandcombindedwiththeexamplesofmetaphortrans

3、lationintwoenglishversionsofLuXun´sAMadman′sDiaryandMedicine,thispaperaimstoactivatetheTLreaders´cognitiveframeproperly,andresearchesonthemetaphortranslationstrategieswhenframesaresimilarordifferent.Thepaperproposedthestrategyofequivalentshiftwhentheframesaresimilar,andthestrategi

4、esoftransplantandsupplementwhentheframesaredifferent.Keywords:FrameTheory;metaphortranslation;translationstrategies;equivalentshift;transplant;supplement1、引言鲁迅先生的作品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引发了众多学者研究的兴趣,形成了鲁迅研究的热潮;然而,相对而言,对其作品译本的研究尚不太多,主要集中于功能对等、语用和美学等角度,针对其翻译的难点——小说中隐喻的翻译研究目前更为鲜见。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多

5、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从译者思维层面入手,为隐喻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目前已有多位学者开始探索认知角度的隐喻翻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为了帮助国外读者更好的理解鲁迅的作品,本文基于认知的框架理论,选取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和《药》的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莱尔译本中隐喻翻译为例,12从动物隐喻、情感隐喻、身体隐喻三个角度探索框架相同时的隐喻翻译策略——对等转换;从颜色隐喻、“笑”的隐喻角度探索框架相异时的隐喻翻译策略——移植和增补。2、框架理论与隐喻翻译研究Fillmore首次引入框架概念时,他把它定义为(1975

6、:124)能与场景的原型实例建立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1985年,他提到框架是“只是是特定统一框架,或经验有机的系统化。”(1985:223),1992年他把框架看成“认知结构”,是一种“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是“某个物体或事件的典型(stereotype)”[1]。由此可见,框架开始被认为是语言概念,而后从认知上得到了重新阐释[2];Lee则把框架看成是多维的,其中包括社会框架[3];Taylor认为框架是:“连接一个语言形式所涉及的多个认知域的知识网络。”[4]话语语言学家们则提出了社会文化框架观:即不同框架间会表现出一定的社

7、会文化差异。[5]这一变异特征在概念和情境框架中都有表现,如在具体确定一个概念或者情景原型时,不同地区、民族、时代、文化和群体等方面的特点都会造成框架上的差别。当前框架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句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翻译方面的框架语义研究尚有待扩展。隐喻翻译研究方面,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Newmark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隐喻翻译的7种方法;国内学者蒋跃、柯平、丁树德、毛荣贵、刘重德、魏平和徐珺等试图从不同的侧面探讨隐喻翻译。我们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不同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一类为隐喻翻译与文本类型结合研究,而结合理论、

8、译本与隐喻翻译于一体的尚属新鲜元素。概括来讲,第一类研究列举了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