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英译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英译

ID:9152147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9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英译_第1页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英译_第2页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英译_第3页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英译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英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英译李远东浙江工商大学屮国文学近年來的发展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开始阅读屮国文学作品的译本,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及习俗的巨大差异,汉语词汇中的隐喻给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带来极大的翻译困难。笔者立足概念隐喻理论,把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分为四种情况:源域相同靶域相同,源域不同靶域相同,源域空缺,靶域空缺,并相应采取了直译法、套译法、加注法、音译加直译加注释法对其进行Y翻译探究,以期为广大翻译爱好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中国文学作品;词汇隐喻;翻译方法;“

2、风兮风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的文风时而豪情万丈,吋而悲怆不己,令读者为之感怀,不禁怆然涕下。汉语含蓄而隽永,具有东方民族特有的含蓄内敛的特质,情深而不露,其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更是妙不可言。然而,西方国家的读者在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文时是否也能产生与中国读者相似的体验?在其译本中如何把这种妙不可言的隐喻用英语传递出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关于隐喻英译的研宄比比皆是,但这些研宄大多局限于语义、语篇或是修辞学等方面,而概念隐喻理论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为隐喻翻译提供丫新的视角。一、

3、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最早是莱可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来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靶域)的系统映射。例如,在“每个人心屮都住着洪水猛兽”这句话屮,“洪水猛兽”一词的概念隐喻:“邪念”是靶域,“洪水”和“猛兽”是源域,源域“洪水”和“猛兽”映射到靶域“邪念”上。因为“洪水”和“猛兽”是较为具体的概念,而“邪念”是较为抽象的概念,隐喻所要达到的效果是,让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知及理解较为具体的“洪水”和“猛兽”(源域意象),然后通过联想其相似性进而理解较为抽象

4、的“邪念”(靶域意象)。然而,屮国和四方国家无论是在传统文化上还是生活习俗上都存在着极大差异,这就造成了在汉语中中M人能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的事物,外国人则无法理解,更不用说通过联想在源域和靶域间建立联系了。那么,中国文学作品中词汇所含的隐喻该如何翻译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要先对这些词汇所含的隐喻分类。基于上述概念隐喻理论,笔者把文学作品屮词汇所含的隐喻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源域相同靶域相同,即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既有相同的靶域也有相同的源域,如“浑水摸鱼”;二是源域不同靶域相同,即在英语中存在与汉语中靶域相同的隐喻,但其

5、源域却与汉语中的源域不同,如“落风坡”;三是源域空缺,即汉语中的源域在英语中不存在,如“九锡”;四是靶域空缺,即汉语中的靶域在英语屮不存在,如“大道”。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的翻译方法(一)直译法首先要说的是源域相同靶域相同的词汇隐喻,即在英语中的隐喻也存在与汉语中相同的源域及靶域。概念隐喻理论指出,概念隐喻映射发生在概念层次,而且是系统性的,源域和靶域间是固定的配对。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倾向于直接采取直译法,忠实地译出汉语中的隐喻映射。例如,在著名文学家巴金的《怀念萧珊》中有一个句子,“真是晴天霹雳!她那张病床上连床垫也给拿

6、走了”。句中的“晴天霹雳”一词,其源域为“晴天时打的闪雷”,靶域则是“突然发生的令人震惊的坏事”。在西方文化里,恰巧有“aboltfromtheblue”一词,其靶域和源域皆与汉语屮的“晴天霹雳”一词相同。因此,在翻译屮,译者大可采用直译法译出即可。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老舍的《四世同堂》中“假若事情己定,他大可马上去浑水摸鱼”句中的“浑水摸鱼”一词,其源域为“在浑浊的水中趁机摸鱼”,靶域则为“趁混乱时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在丙方文化里有一个表达,即“makefishintroubledwaters”,其靴域及源域与汉语中的“浑水

7、摸鱼”皆相同,丑表达的隐喻内涵也与汉语文化屮的浑水摸鱼不谋而合,翻译时采取直译即可。(二)套译法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依赖于生活经验来认知与联想,则其与文化有很大的关系。鉴于中西文化差异巨大,对于源域不同靶域相同这一类,就无法在0标语屮再现源语屮源域意象。但这时如果能在A标语文化屮找到具有相同靶域且能够表达相同文化内涵的隐喻,译者大可采用套译法套用该目标语读者所熟悉的隐喻。具体来说就是,把汉语中含有中W文化内涵、难以被西方读者理解的隐喻替换成两方文化中能够表达相同文化内涵的隐喻,进而让方便两方读者理解,达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8、。对于西方读者而言,套用他们自己语言环境下的隐喻几乎没有理解障碍。而且这种翻译方法保留了隐喻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增加他们对译文的熟悉感,进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译文。例如,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句子“此处地名落风坡”。该句中的“落风坡”一词竹后隐藏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书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