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ID:31470748

大小:31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高频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法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蚯蚓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B【解析】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能量;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蚯蚓是异

2、养需氧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2016山东菏泽期末,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空气、细菌等【答案】C【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

3、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让有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考法二  3.(2016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30)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B【解析】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藻类),小虾为第二营养级,小鱼为第三营养级,大鱼为第四营养级。4.(2015课标全国Ⅱ,31题节选)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

4、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

5、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答案】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解析】由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分析可知,当丙种动物增多时,捕食的乙种动物增多,导致乙种动物数量下降,乙种动物数量下降,捕食的甲种植物减少,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多。高频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考法一  碳循环5.(2016河北唐山开滦二中期中,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

6、环方向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答案】A【解析】由图中的箭头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地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染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而不是分解者的呼吸增加造成的;物质是循环的,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生物细胞的呼吸,也可以来自化石染料的燃烧。6.(2016广东中山期末,36)图1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图1图2A.图1中成分A在

7、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1中缺少A→CO2的过程,其中D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1中①过程大大减少,并且⑥过程增加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