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忽视五年教龄现象

不应忽视五年教龄现象

ID:31471345

大小:1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0

不应忽视五年教龄现象_第1页
不应忽视五年教龄现象_第2页
不应忽视五年教龄现象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应忽视五年教龄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应忽视“五年教龄现象”    重庆市永川区红旗小学就“嫦娥奔月”主题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陈仕川 摄    ■顾伟清     一些教师工作五六年后,思维与教学方法渐趋“凝固”,满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习惯性地用“老套子”进行教学,教学水平再也不会明显提高,专业发展停滞不前,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普遍存在的教学案例    专业成长停滞现象在五年左右教龄的教师身上比较明显,人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五年教龄现象”。王老师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已有十多年教龄,教学水平处在中上等。笔者根据

2、多年的课堂观察资料,对王老师讲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水平进行了纵向比较。    一年教龄时,王老师初出茅庐,基本上按照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这时他对课堂教学还缺少驾驭能力,提问不能击中要点,介绍鲁迅也没有抓住重点,慌张时甚至会把答题的学生晾在一旁。五年教龄时,王老师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教态自然,应对如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他善用猜谜的形式诱发学生思考,介绍作者时重点突出,还会穿插小故事,寓教于乐。十年教龄时,王老师在课堂上显得更加稳重老练,但其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是“五年教龄”时的复制

3、,没有任何突破。王老师这时的教学已经成为年复一年的机械操作。这种停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只不过由于个体知识结构、能力类型、个人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的停滞期有先有后,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也有部分教师从此开始一直停滞不前,不再发展。    一年教龄时,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容易提高,但大都是套用他人成功经验。“五年教龄现象”出现时,教师用尽了套用的经验,再想突破举步维艰。要想走出成长停滞期,就得注入新的增长点。但很多教师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的条件限制,难有新的突破,逐渐进入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停滞期。这种停滞

4、其实也是相对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更多勇于进取的年轻教师奋起直追之时,这部分教师可能会过早地落伍和倒退,这对其自身专业成长与教育事业来说,缺憾都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为何进入成长停滞期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因错综复杂,本文试图从教师自身因素与学校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自身因素包括进取心衰退、思维定式等原因。一年教龄时,新教师像刚出笼的小鸟,憧憬着美好未来。为了立于不败之地,新教师会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五年教龄现象”出现时,一些教师面对学生仿佛面对流水线上的产品,对日常教学工

5、作感到机械而惆怅,职业倦怠感由然而生。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教师,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一些教学质量欠佳的教师,或埋怨学生、自暴自弃,或知难而退、得过且过。    思维与心理定式也是教师成长的障碍。一年教龄时,教师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犹如白纸一张,容易涂上各种颜色,因此也注重虚心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五年教龄现象”出现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开始按惯例操作。这时一些教师不愿意抛弃苦心积累的经验,觉得“吃老本”省力又省时,不再积极吸收新的思想与方法。    学校文化因素对教师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一年教

6、龄的新教师初出茅庐,被学校理所当然地定位为学习者。学校会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各种机会,比如,培训、竞赛、研讨会、观摩课等都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工作五六年之后,教师逐渐被定位为教学成熟者。学校负责人对这部分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的评价也变得较为僵化,不再给予他们更多的培训机会,学校的这种定位也因此让一些教师失去了深造与改进提高的机会。    很多时候,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学校不太愿意开辟“试验田”,让其冒险。比如,某校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想试验“自主合作背书”的方法,促进学生古文学习。他想让学

7、生在校园内自主朗读《醉翁亭记》,然后分组合作讨论,并互相监督进行背诵练习。但对于这种尝试校长很担心:“学生在校园走来走去,变得散漫怎么办?教学效果不好怎么办?”这种情况下,教师当然只能原地踏步了。    从哪里寻求突围之路    “五年教龄现象”是教师、学校、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消除或缓解这种消极现象,需要综合治理。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从自身方面说,教师应树立专业发展志向,并不断求索,努力破解“五年教龄现象”。在专业发展方面感到困扰的教师,往往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他

8、们应摒弃“未老先衰”的消极心理,以先哲大师或身边名师为楷模,知难而进,百折不挠,自然会走出专业成长的停滞期。    还有一些“五年教龄现象者”,容易陶醉在旧经验里聊以自慰,陷入了墨守成规的泥沼。他们固守一隅天地,年复一年地重复“拉磨”。其实,有些苦心经营出来的经验,自以为屡试不爽的“宝贝”,实质上已经老掉牙了。因此,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应该勇于破旧立新,努力探索新的增长点,不必为丢弃“古董”而依依不舍。    学校相关负责人,切忌给这部分教师贴上“定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