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时代的语文需要大师引领

变革时代的语文需要大师引领

ID:31487480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变革时代的语文需要大师引领_第1页
变革时代的语文需要大师引领_第2页
变革时代的语文需要大师引领_第3页
变革时代的语文需要大师引领_第4页
变革时代的语文需要大师引领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革时代的语文需要大师引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变革时代的语文需要大师引领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纪伯伦这句话,人们在反思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时,时常引用。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多年间,语文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每一次浪潮都涌现出一批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增广贤文》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能够引领一次潮流已属不易,然洪镇涛先生却历三次浪潮而依然立于潮头,“手把红旗旗不湿”,殊为难得。在新课程实验如火如荼的当下,研究洪镇涛先生语文教育思想,回望洪氏为新时期语文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于语文教育大有教益。  一、学堂论  长期以来,支离破碎的分析,连篇累牍的讲解,成了

2、语文课堂的常态,似乎忘记了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就如同美食在前而不让其品尝,任你大谈其好处,学生始终难解个中滋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洪先生就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认为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为了“变讲堂为学堂”,他建立了以自学为主的“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提示、设问―阅读、思考―讨论、切磋―归纳、总结―练读、练写;并在教学上实行“三变”:变“全盘授与”为“拈精摘要”,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变“默默聆受”为“研讨求索”;方法论上,将“学堂论”具体化为“八字教学法”:“拈”(拈精)、“讲”(讲

3、解)、“点”(点睛)、9“拨”(拨窍)、“逗”(激疑)、“引”(引导)、“合”(综合)“读”(阅读和诵读)。  “学堂论”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本体论认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从语文教学的个性和本质出发的。语文教育的本体是语言,学习语言的途径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决不能以教师为感悟代替学生的感悟,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学习”。  1900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杜

4、威说:“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20世纪30年代,杜威的学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继承和发展了“儿童中心”论,提出“六大解放”,认为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因此,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但是,解放后的苏联模式一统天下,

5、使教育成了政治的附庸;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大开,各种教育理念蜂拥而至,让人莫衷一是,洪先生的一声呐喊震聋发聩。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时至今日,“学为中心”的思想还远没有占到主导地位,“学堂”理念深入人心尚待时日。9  在初步构想“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项目时,本人将洪先生的“学堂论”作为贯穿整个方案的红线。虽然从实验到全面推行,方案在不断完善,但“学为中心”的基本指导思想并未改变。  近几年来,我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为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我们设立了“特级教师大讲台“和“名师大讲堂”,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搭建平台。一段时

6、间后,我和同事们发现“讲台”和“讲堂”都侧重于“讲”,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突出。于是将二者整合,更名为“名师大学堂”,既有“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展示,又有紧贴“学堂”的专家讲座,还有线上线下的评课和互动,教学理念实现了由“讲”向“学”的转变。  无论是在本人主持的语文名师工作室,还是在全市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中,我都主张学员的个性发展,要求每个学员要根据自身的特长,量身定制专业发展规划,导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学员实现专业成长。八年来,温州名师工作室建设已产生了全国影响,《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对此作过专门的长篇报道。  关于“学堂论”,洪先生谦

7、虚地说:这些主张都只是从教育的角度,从各学科共性的角度,从解决教与学的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言下之意是:“学堂论”并不是专门针对语文教育而言的,其“语文性”还不够强。但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洪先生基于语文教育,又跳出语文教育,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提出的,是洪先生对于整个教育的一大贡献。  二、本体论  “语文课的本体是语言……9语言是个载体,它承载着思想、情感、知识、文化,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自然会接受相应的思想、情感、知识、文化。‘学习语言’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征……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知识传授等等,都是派生的任务,是在教

8、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与‘学习语言’自然地和谐地融为一体的。”洪镇涛先生虽然承认“派生”的任务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