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的反思

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的反思

ID:3148871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的反思_第1页
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的反思_第2页
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的反思_第3页
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的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的反思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来引领。通过前后修正,对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通过“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才发现自己对教学目标理解不深。因此,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反思,修正之前的设计,通过前后对比,意识到原来的教学目标设计中

2、确实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设计中弄错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行为的变化,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应该怎么做。我们评价一节课,主要是依据学生在这节课中收获了什么,学到哪些知识,有没有进步,而不是教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比如,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课中之前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陈述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些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写其行为主体就变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4  二、目标设计中错用行为动词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总是用一些含糊、不容易观察的行为

3、动词。比如,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课中之前的“能力目标”的设计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是:提高、促进、训练。这类动词不易检测,不利于老师和学生把握。把之前“能力目标“设计中“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改为“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这样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三、目标设计中缺少行为程度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要把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要了解学情,为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目标。比如,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课中之前的“知识

4、目标”设计中只是表述为:说出叶绿素的种类和作用;说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具体地说明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应掌握的程度,所以在之后的修改中表述为:准确说出叶绿素的种类和作用;准确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对不同的知识点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会更加清晰自己应该掌握的程度。  四、目标设计的形式化4  教学目标的设计有点注重形式化,与实际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虽然有的设计涉及三维目标,可是总体上还是把重点放在知识目标上,能力目标不具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于笼统化。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以及进行反思总结,对于如何制订科学、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我也有了几点自己的思考:  

5、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课程标准是高中阶段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内容,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比如,在进行“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课的设计中,我们认真研读课标,依据课标中对本节有关的表述:“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其中属于了解层次的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理解层次的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在应用层次上,课标中建议开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进行目标设计,这样我们才能把握目标设计的正确方向。  2.深入钻研教材  我们要熟悉掌握教材中的知

6、识点,明确知识间的联系,理出完整的知识框架,才能知道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另外,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维目标,因此,在对教材解读时,应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发展。比如,在修改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课的设计中,对于教材中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蕴含的科学史内容的设计,则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统一体现出来,真正做到了三者的融合。  3.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教学过程是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融合,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情况,设计的目标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比如,在进行“能量之源――光与光

7、合作用”4一节课的设计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分析,知道了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已经介绍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学生对光合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但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以及具体过程还不甚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也不是很容易完成的事情,我们要不断学习与反思。我们要认识到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有准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才能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张迎春,汪忠.生物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编辑

8、赵飞飞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