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音乐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启示

孔子音乐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启示

ID:31490703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孔子音乐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启示_第1页
孔子音乐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启示_第2页
孔子音乐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启示_第3页
孔子音乐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启示_第4页
孔子音乐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音乐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音乐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启示  摘要:孔子思想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重视,在孔子诸多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又独具特色的当属孔子在音乐方面的独特见解。深入探索孔子音乐思想的深刻内涵,对于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孔子思想,充分发挥其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和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孔子;音乐思想;音乐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247-0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子思想为核心

2、的儒家文化。探索孔子音乐思想的深刻内涵,对于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孔子思想的整个体系,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构建当代青年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化音乐教育在当代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孔子的音乐思想  (一)“礼乐”思想  “礼乐”思想在孔子音乐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孔子并不是最早提出“礼乐”思想的人,《礼记?明堂位》中记载:“周公践天子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公“6兴正礼乐,

3、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周公“制礼作乐”,制定了一系列“礼乐”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不同仪式的音乐和使用乐器的数量。而周代的“礼乐”又不是横空出世、独立产生的,是延续了夏禹、殷商两代的典礼规范和音乐传统。《论语?为政》中记载“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因而孔子的“礼乐”思想是在夏商音乐传统和周公“制礼作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认为礼的深层含义是表达敬意,“礼者,敬人也”。而表达敬意的方式,是把外在制度的约束转变成自我约束和道德约束。  (二

4、)“正乐”主张  孔子晚年由于施展政治抱负的理想没能成功,在离开卫国回到自己的家乡鲁国后,便开始了人生中的另一项重要的内容:整理《诗经》。《论语?子罕篇》中这样记载,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风》、《雅》、《颂》各得其所”。经过孔子对《诗经》“风”、“雅”、“颂”三个部分的整理,将不符合“礼教”的“靡靡之音”删减去,取而代之以高雅、中正的音乐,使其欣赏起来更符合孔子对音乐美的定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把《诗经》“可施于礼义”的部分,都配以曲调。因而诗经绝大多数都可以歌唱的,使鲁国的“乐音”纯正了起来,礼乐制度也

5、得到了维护和保存。雅乐的正统和主导地位得到了确定和巩固,为大众树立了一种中正典雅的音乐典范和主流趋势。其中“雅乐”修正“俗乐”的意义更在于打造了高尚的精神追求,纯净了内心,至今对音乐教育体系仍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  (三)音乐内容和表现中的“美与善”  对于音乐,孔子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诠释,他对音乐最高的评价是“尽善尽美”。在观赏过《韶》后,(《论语?八?x》)“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并称其“尽美矣,又尽善矣”。孔子认为这部乐舞不但体现了艺术上美的要求,更表现了高尚的道德追求。孔子看到乐舞《大

6、武》时认为歌舞音乐的艺术水平是高的,但美中不足的是表现的内容是武力取得天下,而不是像尧、舜、禹那样禅让和平地取得政权。因而评价为“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的音乐思想中,把“美”和“善”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最完善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形式上体现着“美”,表达的内容的上体现出“善”。既可以带给人以美感愉悦心灵,又可以陶冶性情,传递人间正道。  (四)音乐思想中的“节制”  在孔子的思想里,“度”的把握和“节制”的思想无处不在。体现在愤怒、恐惧、忧愁等情感世界里。表达在饮食、娱乐、审美等生活和思想领域中。同时更为生动、鲜明地体现在他

7、的音乐思想范畴中。孔子认为,人的情感表达不可以尽情发泄,音乐的表达也不可以没有克制,需要用理性的思想加以约束,用恰当的手法和方式进行表达,以求得“中正典雅”的审美效果。所谓“发乎情,止乎礼”,表现的形式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反对郑卫“靡靡之音”之音。可见,孔子“过犹不及”的处事哲学和其在音乐情感中“节制”的观点如出一辙。  二、孔子的音乐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一)孔子音乐思想的美育功效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6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乐记》)。孔子认为音乐的形

8、式要体现“美”,内容要体现“善”和“仁”,形式上要符合“礼”。在当代素质教育中“美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思想美、行为美,是美育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与孔子追求的音乐表达的标准互为统一。孔子认为,音乐的感受是源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动产生的心灵体验。美好的音乐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