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震撼心灵的穿越

一次震撼心灵的穿越

ID:31493251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一次震撼心灵的穿越_第1页
一次震撼心灵的穿越_第2页
一次震撼心灵的穿越_第3页
一次震撼心灵的穿越_第4页
一次震撼心灵的穿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次震撼心灵的穿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次震撼心灵的穿越  去年底,我有幸到上海师范大学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本次培训既有多场具有理论高度的专题报告,也有示范功能极强的名师精品课,更有紧贴教学实践的分组集体备课与研讨论辩,还有内容丰实、形式灵活的博士论坛。深透的理论剖析,生动的教学案例,激烈的论辩碰撞,深入的讨论交流,使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此刻,反观我们以往教学中曾经遇到诸多的困惑,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如同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实现了一次精神的穿越。  语文教学不能缺失文化,语文

2、教师更要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程红兵老师作了《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了课改的成功》的报告,程老师指出: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与意义,文化的缺失就意味着生命的贬值与枯萎。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过程。教育一旦失去文化,所剩的只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这些话精辟地警示我们:语文教学不能缺失文化,语文教师更要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特定情境中自我体验、

3、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文化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完整的人”5和合格的公民。素质教育说到底是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只能由人来建树”。这种影响力,只能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才能提高。  “缘学情,明起点,依体式,定终点”的阅读教

4、学路径  王荣生教授为我们作了《阅读教学的路径》的专题讲座。他首先端正了我们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课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的因素。其次使我们明确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面临着两个相辅相成的学习任务:丰富、扩展生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丰富、扩展语文经验,学习与课文理解和感受相呼应的阅读方法。第三、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学会与课文理解、感受相呼应的阅读方法。第四、阅读教学的全新路径:一是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

5、经验;二是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三是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王教授认为:语文教学的问题是内容的问题,教学内容僵化与随意性并存是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痼疾。阅读教学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能力是具体的,要依据学生的学情选择教学内容,要依据文本体式来确立教学的终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不喜欢的,要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要让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要教他读好。这些观点真是醍醐灌顶,为我们未来的教学打开了一扇窗,也给目前无序的语文教学指明了路径。5  回想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存在着很多

6、误区:要么过多关注学生的活动而缺乏老师明晰的指导;要么面面俱到,总怕漏掉万一;要不就是教师想讲什么就讲什么等等。而切合实际的语文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学情、文本的体式来确立。王教授“缘学情,明起点;依体式,定终点;中间搭2―3个台阶”的阅读教学路径,解决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的无序和迷惘问题。  “一体四面”的文言文教学法  我们知道,文言文教学,既要重视文言知识的落实,也要重视挖掘文学文化内涵。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急功近利地死扣字词,死扣断句和翻译的技法,做到字字落实,词词落实,句句落实,把文质

7、兼美的经典文章肢解为最小的翻译单位,根本没有文学的美,更加谈不上文化的蕴味。在洋泾中学听了童志斌教授讲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后,我再一次深受教益,原来文言文教学是这样教的。童教授把文言文教学分为四个层次: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在教学中,这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童教授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重点的文言文字词,还引领学生体验古人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进而挖掘“所言志,所载道”,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做到文言字词、文章结构、文学鉴赏、文化传承四“文”结合

8、。以前,我也深陷应试主义思想的泥潭,把5文言文教学当做了片面追求高考成绩的一个手段,只教字词句,将富有人文内涵的文言文教学降格为技术主义低层面的训练操作,忽视了课堂的生机和学生的兴趣,更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在完成文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努力教出文学味,努力教出文化味,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更高的要求。  作文教学的“支架理论”  叶黎明博士站在东西方比较的高度为我们基层语文写作训练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操作模式:给学生提供“支架”,提供“行动的步骤”。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帮助的问题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