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思考

ID:31495245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思考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思考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思考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思考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思考  【摘要】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演变,近些年来,陕北秧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陕北秧歌今后的发展应规划先行,注意其文化的内涵,致力于传承人的培养,结合现代的传播途径,推动陕北秧歌新的发展。  【关键词】陕北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5JK1874),市产学研项目(2014cxy-11-10),学校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4GK06)。  陕北秧歌场面热烈,当地重大节日的主角,一直以来被认为黄土高原文化的具体表现。但面对现在多样化的娱乐

2、文化,陕北秧歌却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迹象。如何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重新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顺应时代的发展,值得每一位关心陕北秧歌人士深思。  浓郁地方特色的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是流行陕西北部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是当地常见的传统团体舞蹈,由于具有强身健体功能,同样深受民众欢迎,是黄土高原地区民间体育活动常见形式。陕北秧歌是当地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活动,逢年过节都能见到自发组织的秧歌队在街头巷尾兴高采烈地跳动。  6陕北秧歌起源于祭祀活动,《靖边县志》和《米脂县志》都有记载,村民在人带领下,闹社火,神庙前祭祀等祭神活动[1]。陕北秧歌参与的主

3、体是普通的百姓,他们平时忙于劳作,生活的压力让他们的心中积蓄了太多的压力,秧歌正好发泄他们的情感,尽情释放对于生活的热爱。并不高雅,但恰恰反映了普通百姓真实的内心感受,充满现实感,而大开大合的舞蹈动作与陕北人民外向、开朗的性格息息相关。  陕北秧歌的发展与保护  1.伴随时代的演变  街演是陕北秧歌最初的表演形式,既符合民间表演的需要,降低了对场地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农村广大群众观看的客观实际[2]。随着观众的需要,秧歌由街演走向了舞台。舞台的秧歌变化是增加了动作的难度,减少了表演人数,艺术表现更为直接。舞台上的秧歌不再具有单纯的娱乐性,而具有艺术表演

4、共有的欣赏性。为了适应现代的要求,陕北秧歌的表现更加突出地域特色,配乐、道具和人物也发生了现代的改变,与传统的陕北秧歌差异性渐渐拉开。  2.逐渐完善的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陕北秧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保护机制,从2006年起出台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从2005年,陕西省每年拔出100万元专项资金,著名秧歌表演家李增恒、贺俊义均为受益者。其中,绥德县从上世纪末开始,对当地的陕北秧歌整理发掘,成立秧歌基金,扶持秧歌表演队和个人[3]。榆林市出版了《陕北秧歌实录》。新秧歌剧

5、《米脂婆姨绥德汉》公演,并得到了文化部的嘉奖。  陕北秧歌今后的发展轨迹  1.规划先行,逐步推广6  若要陕北秧歌在今后取得长足的发展,首先就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为陕西秧歌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根据陕北秧歌的特点,制定配套的法规制度,在原有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为从事陕北秧歌的个人、团体和院校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整理、完善陕北秧歌的历史资料,形成具有陕北地区特点的秧歌体系。文化管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秧歌的管理和发展,安排相应的发展资金,对秧歌的个人和团体给予足够的帮扶。  受益于历史原因,秧歌在农村地区一直拥有扎实的基础,应强化积极影响,保持

6、秧歌在农民文化生活中的优势地位,同时逐步向城市扩展延伸。作为早期广场舞的一种,秧歌因其简单易学,锻炼价值明显等特点,受到广大中老年人士的欢迎。为秧歌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协调好秧歌活动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充分发挥简单易学的特点,提高在普通群众中的知名度。注意保护陕北秧歌的知识产权,组织民间的团体,提供配套的法规法律保护。  2.注重文化内涵  秧歌是陕北文化的突出代表,集中体现了当地的人文精神。在发展秧歌的过程中,着重保护秧歌原有的表现形式,精神内涵,免受过度商业开发的影响。具体执行过程可由陕西省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市县两级具体执行,整理现有的秧歌曲目,将

7、经典的曲目,角色、动作、唱词、服装服饰等以地方志的形式记录,形成规范化管理。出版专门介绍陕北秧歌历史起源、舞蹈类型、表演动作等内容的书籍、音像制品,稀有元素秧歌教学的教材,提高陕北秧歌的艺术表演水准。  6除了为迎合现代观众口味而必要的改编外,舞台表演的陕北秧歌应最大限度地凸显传统秧歌的特色。把带有历史感的传统秧歌搬上舞台,事实证明,越是传统的文化越容易受到关注。观众也由单纯地喜欢秧歌的动作与场面,转而深深迷恋陕北秧歌所独有的黄土高原文化。  创新陕北秧歌的曲目,从陕北秧歌的时代演变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添加新的元素。积极借鉴其他秧

8、歌的特点,结合原有的优势,创作出新的秧歌表演内容。陕北秧歌产生的土壤是当地的农民生活状态、精神世界,在创新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