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例谈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例谈

ID:31496800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例谈_第1页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例谈_第2页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例谈_第3页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例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例谈  语文学习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语文课如何在课前导语、教学方法、教材处理,问题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人的学习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导语设计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伊始,教师用别致、新颖的开头激起学生的兴趣,一则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二则可以为课堂营造一个热烈活泼的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教《背影》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人们常

2、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从你呱呱坠地到现在茁壮成长,肯定有无数的细节让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有时是一个关爱的眼神,有时是一句暖心的话语,有时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但如果要你写出来,你会怎样写呢?你会从哪里下笔?你又会准备选取哪一个细节进行生动的表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现父亲对自己深沉、真挚的爱的。由此导入课文,学生兴趣浓厚。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4  惟有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地说,诗歌、散文的教学宜采用朗读法、想象法。如教学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可先播放贝多芬的命

3、运交响曲,让学生在有音乐的氛围中朗读课文,再由教师或朗读较好的同学作示范引领,从而逐步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然后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展开想象并拿出笔和纸为课文画一幅诗意画,最后由学生自己来讲解作画的构思和对原文的理解。这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既增强了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又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游记则可利用录像、投影,即兴表演等方式。  如教《苏州园林》一文,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对此文进行一次导游练习,让同学扮演导游员,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这鲜活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此外,对一故事情节性较强,并适合学生表演的教材,可让

4、学生动脑动手,自编自导课本剧。由于这种课型形式新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面对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深入文本,沉入语言,找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然后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触发学生的思维,在“无疑”处“设疑”,于“不疑”处“生疑”,进而带领学生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1.问题设计要体现思维的层次性4  对中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日益提高,如果课堂上教师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学生的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浅显和单调。因此,我们在课堂提问时

5、必须做到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体验思维的乐趣。  以下是一段课堂节录:  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比较难懂,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做如下处理。  教师问:这句话中一个关键的词语是什么?学生答:使人快活。教师问:从全篇看,这样的使人快活是因为什么?学生回答:人们通过耍笑孔乙己可以得到快乐。教师说:这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用鲁迅的话说,就是病态的。教师接着说:再看“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是个省略了关联词的假设复句,这句话怎么理解?学生回答说“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教师接着又问“那么孔乙己为什么是个可有可无

6、的人呢?”学生回答“从课文看孔乙己的存在只不过是逗人发笑的笑料而已,也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至此,此句话的含义就好理解了。整个环节,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通过不断地追问,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用这种步步为营的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概括,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2.问题要提在关键处  叶圣陶先生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意思是说,问题要提在关键处。如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强饮三大白而别”的“强”字有人说读“qiáng”

7、,意思是畅快、痛快。有人说读“qiǎng”4,意思是勉强。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同学们被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吸引住了,激发起了求知欲,纷纷从课文中找答案。通过讨论,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张岱孤独寂寞的心绪,隐隐透出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脱俗的人生情怀,从而深入地领会了文本的学习重点。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育才中学(3233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