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的数感培养

论小学生的数感培养

ID:31497798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论小学生的数感培养_第1页
论小学生的数感培养_第2页
论小学生的数感培养_第3页
论小学生的数感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小学生的数感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小学生的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34-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数感,将学生的数感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是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数感比帮助学生记住一千个等式更重要。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小学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2、我认为,数感培养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数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和各种各样的数字打交道,并有意识地把一些现象与数建立起联系。例如,一位新教师到来之前,这位教师年龄有多大呢?长得多高?而进入一个新班级之前,新教师也会想:这个班有多少人,男女生比例如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实际上就是数感在起作用。当人们把一些实际的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这就是一种数感。4  数感体现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诸多方面,是数学的核心素养,也是数学的灵魂,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直接感受,只有具有良好数感的人才会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敏锐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 

3、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现实生活经验与数学之间建立的联系是数感的基础。掌握的数学知识多,就没有数感的启蒙,无法形成数感。  数学虽然与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后天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形成数感需要一定数量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重复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去感知,去发现,更多的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况,在现实情境下感受,体验,才会使数感随着经验的丰富而增强。  二、在生活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有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因此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列出的列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起来。

4、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时,才会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数学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它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巨大。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人们在活动中数学知识“无处不用”,在处理生活问题中数学“无所不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的意义4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

5、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特别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知能力差,理解能力差,理解能力不强,对于数的感悟力也不强,对于数和数的认识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生活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数的意义,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  2.在估算训练中建立数感  估算教学最能体现人们对数与符号的一种直接感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来选学的估算内容作为必学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估算培养学生对数及运算的直觉和感知。例如:“小红家养猪年收入是5850元,

6、养鱼年收入是3480元。估计这两项年收入一共多少元?”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估算方法有所不同,有同学说:“5000加3000等于8000,850加480大于1000,因此,它们的和比9000多一点”。也有同学说:“5850少于6000,3480少于3500,因此,它们的和比9500少”。还有的同学认为:“这个数比5000加3000大,6000加4000少。”这些估算方法都是对的。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使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  3.在对比中增强数感4  例如,在教学计量单位时,由于计量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

7、面的认识比较缺乏,头脑中不能很好的建立表象。因此,计量单位的学习一定要联系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教师善于把计量单位引入生活实际,注重对比操作,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建立起正确的数感。  (责任编辑刘馨)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