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麟诗歌思想内涵初探

马玉麟诗歌思想内涵初探

ID:31497880

大小:11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马玉麟诗歌思想内涵初探_第1页
马玉麟诗歌思想内涵初探_第2页
马玉麟诗歌思想内涵初探_第3页
马玉麟诗歌思想内涵初探_第4页
马玉麟诗歌思想内涵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玉麟诗歌思想内涵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玉麟诗歌思想内涵初探  摘要:在元末东南文士中,马玉麟较少被提及,但通过文本细读深入分析,他的诗歌思想内涵丰富,有积极入世渴望青史留名的政治情怀,有向往归隐崇尚自然的隐逸闲适,有爱惜黎元忧国忧民的深沉感伤,有宗法儒学宣扬孝慈的正统思想,有思乡怀人的忧伤,有交友唱和的不羁,有向往军旅的豪迈。内容丰富趋于多元化,这与元末文风以及马玉麟的生平仕宦历程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马玉麟诗歌;思想内涵;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12

2、8-03  马玉麟(1321-1367)字国瑞,字伯祥,又字谷,号东皋道人,又号东皋先生,海陵(江苏泰州人),出生于元末明初的政治动荡时期。在短短的46岁的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元朝从衰败而走向灭亡的全过程。他既是一位仕途有所建树的能臣,也是一位末世诗人。正是这两个身份的重合才造就了马玉麟诗歌的独特风格。与吴中文士中那些逃避官场,愤世嫉俗同时终年过着隐逸生活的诗人相较,马玉麟诗歌中的特有的政治元素让他的诗歌风格呈现出许多与当时文风迥乎不同之处。  马玉麟的诗歌约一百二十七首,体裁灵活多样,古诗、律诗

3、和绝句信手拈来,且与诗歌内容相得益彰。在诗歌体裁的选择上体现出了马玉麟的个人喜好――绝句和律诗居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元代诗歌“宗唐”8的整体特征。马玉麟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他个人的生平际遇、性格特征以及元末文风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积极入世  元朝末年民生凋敝,社会动荡。身逢末世,更激发了诗人马玉麟试图通过自己的政治能力挽救危局的情怀。这类诗主要表现了诗人马玉麟的政治理想是积极入世,青史留名。希望与古圣先贤一脉相承。他关心政治,想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我独怀深虑,谁令解倒悬?”他把

4、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内心充满了焦虑。他期望“功成当封侯”“岁久宁惮劳”,为官殚精竭虑也心甘情愿。“深期树勋业,留付史臣编。”(《送周参政之淮南》)一句更是直接袒露了自己的心声。这种思想在《杂诗》一诗中有最突出的表现:  子房佐汉室,竹帛多奇勋。严光钓桐江,白发甘隐沦。出处难大异,名节固其伦。顾余衰朽质,青云徒致身。欲买钓竿去,上有尧舜君。  操也能用武,仿佛如孙吴。直倚奸雄姿,擅威肆狂图。终焉移汉祚,群雄假天诛。三分势未定,回首万骨枯。当时荀与郭,自非?t周徒。  通篇铺排了张良、严光、姜尚、荀攸

5、、郭嘉等著名贤者能臣的典故,以此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仕希冀有一番大作为的迫切的心理和兼济天下的情怀。忠君为国,建功立业是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最高理想,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马玉麟的政治理想。除此之外,诗人在一系列诗歌当中提及了孔明、周瑜、范仲淹等许多儒将、名臣,同样表达了诗人他们的仰慕之情。如在《舟过福山》一诗中,诗人希望自己像孔明与周瑜那样辅佐明君“自忆孔明匡蜀主,更怀公瑾遇孙权”,但英雄常常无用武之地。“8古今多少英雄恨,回首东风思惘然”,英雄之恨是痛恨那些奸佞小人颠倒是非葬送了国家的大好江山。同时也隐喻着

6、作者痛恨张士诚相信佞臣而误事,这也体现出马玉麟在政治上的刚正不阿的品质。于是诗人对如名臣范仲淹一样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精神无比景仰。他在《拜范文正公忠烈祠》中写道:  阖闾城外天平寺,忠烈英灵在此山。十载出师关相业,九重抗疏动天颜。平生功盖乾坤内,有子名齐伯仲间。三酹先生古祠下,徘徊瞻慕夜深还。  诗中歌颂了范仲淹为国家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可以达到“功盖乾坤”的程度。而最让诗人仰慕的是“九重抗疏动天颜”的壮举,在马玉麟的眼中,这样拼死进言的臣子才是真正的能臣,也是他自己想要达到的最高的境界。  二、向

7、往归隐  总体来讲,马玉麟的诗歌主题是积极入仕的。但与那些古圣先贤一样,在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得到施展的时候,亦或是遭遇挫折的时候,难免要抒发厌恶官场、希冀归隐的情怀。马玉麟的号是“东皋道人”、“东皋先生”,足见其对陶潜的敬仰之情。逃离官场,回归田园也曾是马玉麟的梦想。这正体现了元末诗人避世归隐与坚守臣节的矛盾。马玉麟通过他的诗歌聊得暂时的安慰,这也与元末吴中诗风“诗本情性”的新变有着密切的联系。马玉麟在《次韵周伯温左丞过洞庭山》中就表达了这种思想:  我爱洞庭湖上山,芙蓉两朵碧霄间。雷声起谷雨时到

8、,云气逼人龙夜还。地限天南通越国,路从水底出秦关。登高送远怀千古,却羡渔舟个个闲。8  诗人游历洞庭湖所作此诗,让人不难想到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雷声起谷雨时到,云气逼人龙夜还。”雷声云气衬托湖的澎湃动荡,极为有力。自古诗人登高必会借此抒怀,“登高送远怀千古,却羡渔舟个个闲。”抒发出诗人功成身退的归隐情怀,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的追求罢了,济世苍生才是思想的核心。  此外,元代文士交游唱和蔚然成风,他们向往兰亭盛会。元末吴中地区最负盛名的“玉山雅集”成为时代的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