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ID:3149812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_第1页
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_第2页
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_第3页
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诗歌鉴赏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实践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诗歌教学方法的指导贯穿在诗歌教学的始终,注意渗透,重视积累。在训练过程中,量的积累和方法的指导同等重要,教学方法要得当,要精讲精练,就一定能化繁为简,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鉴赏;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古代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承传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古代诗歌在教材中的比重。这充分体现了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

2、地位。怎样依据教学大纲搞好古代诗歌教学呢?谈谈我的几点设想。  一、要整体把握全诗的大致内容  要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诗意。诗词鉴赏题大多设两道题,从不同的侧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要对问题作出准确的评价,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作到整体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如陆游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4等局部字眼的干扰,影响对全局理解,以为是慨叹梅之不幸,抒写怜

3、惜之情。应当先整体把握作者是用先抑后扬和反衬手法来赞美梅花坚贞高洁的美好品质。  二、要关注题目、作者、注释、细节等内容  题目是诗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论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p思想感情?p艺术风格等,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譬如,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的诗人如王维?p李商隐?p杜牧?p苏轼?p陆游等,都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作研究性的总结概括。看注释,可以了解难懂的知

4、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有时一个细小的细节,却是诗词主旨的集中体现。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的核心。品味意境就要感知意象,古诗词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表现离愁别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抒愁写恨;常用“雁”“红豆”等寄托时光不在岁月无常的情怀;常用“竹”“兰”“梅”“菊”等表现志节。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所谓“神以像通,物以貌求”(刘勰《文心雕龙》)。例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人

5、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4诗中的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营造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是反衬的手法。  四、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诗眼”是揭示主旨和艺术内涵的警策之语。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词句,是理清诗歌脉络的筋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有全集之眼、一篇之眼、数句之眼;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字为眼者。它能提挈全诗,统领整篇。如陶渊明的《饮

6、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诗眼是“心远”因为“心远”所以“无车马喧”“地自偏”,“真意”“忘言”虽比“心远”深一层,但也是从“心远”中生发出来的。将“心远”与各组合的意象印证,本诗主旨“退隐后超脱尘世的心境”就非常明确了。  五、了解常用典故,准确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古诗常用典故如“司马青衫”“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等,还有历史人物、事件的典故,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高山流水”“乘风破浪”等。诗人之所以用,就是有所寄托。如“

7、楼兰”,《汉书》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4(李白《塞下曲》)如,“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六、掌握常见的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