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ID:3149883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_第1页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_第2页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_第3页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_第4页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摘要高效的思品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力求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让儿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然而,当我们审视身边的课堂教学时,不难发现一些源于教师本身的理念和行为的问题,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本文阐述了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生活体验灵魂润滑剂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

2、033-025  义务教育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许多教师投入了很高的热情,课堂面貌和教学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改变了过去品德课的内容教条化、教学方式抽象、枯燥的理论说教、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弊端。高效的思品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力求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让儿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然而,当我们审视身边的课堂教

3、学时,不难发现一些源于教师本身的理念和行为的问题,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一堂课的灵魂  1.注重体验,升华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实行由知到行的“内驱力”和“催化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  2.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生活能力。品德教学从最终目标上说,是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因

4、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的活动,以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改进、提高、发展自己的生活。如《我长大了》一课,我设计了两项实践活动,意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料理自己事情的好处,锻炼生活技能。第一项活动是比赛,比赛项目有:叠被、穿衣、洗手绢等。比赛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他们很快就从比赛中获得了快乐,感知到了料理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锻炼了生活的技巧,提高了自理能力。第二项活动将教学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实践。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实践、检查、反省、记录料理自己生活的实况,进行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一周后班内评选“爱

5、劳动小明星”5,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生活实践的乐趣,逐渐养成好习惯。在活动中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参与活动,发展了能力,锻炼了意志,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巧妙的活动设计是一堂课的关键  学生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学生认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1.活动的设计要有目的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6、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所在,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清晰,目标明确。究竟从中要激发学生哪种情感,生成或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使学生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正确运筹、恰当把握。如果活动的过程中偏离了活动目的,活动就会进入误区。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交流而交流,为表演而表演,而是要讲究活动的价值取向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个主题的价值内涵充分地凸现出来。如进行《我在长大》一课时,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学生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学《

7、我在长大》之前,我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去调查、去寻找证明自己长大的足迹和纪念物。课堂上交流的时候,我开展了“小小举证会”5活动,学生们有的通过照片的方式证明自己长大了,有的通过展示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证明自己长大了,有的在家长的帮助下,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证明自己长大了,有的拿来了出生证,用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和现在的身高、体重相比较证明自己长大了。学生的交流积极而踊跃,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活动的设计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