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浅谈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ID:3149908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及应对策略_第1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及应对策略_第2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及应对策略_第3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及应对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摘要: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高耗低效,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这是一定要提倡的。但部分教师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不符实际、不合学情的做法,走向课改的“反面”。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高耗低效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67-01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努力追求“低耗高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理解偏差和新课程执行不力,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高耗低效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笔者针对当前数学教学

2、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  (一)数学情境的创设――华而不实、索然无味  数学情境创设的宗旨是实现学生与教科书之间的“零距离”,旨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但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情境创设的度,导致运用中存在着如下不良现象。现象一:学生被情境中过于华丽的动画等吸引,没有注意其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情境“放完”4了,他们的热情也消失了,没有激发他们的数学思考和疑问,完全是看热闹;现象二:情境创设过于简单,激发不了学生的数学兴趣;或者情境离学生的生活现实“太远”,缺乏生活元素和数学元素,只会使学生感到数学的迷茫。  (二

3、)数学讨论交流――形同虚设、拖拉沉闷  通过校内外一些公开课,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老师一遇到所谓的问题,就立马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似乎没有小组学习就不成为课堂,没有讨论交流就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就此存在的低效现象一:没有问题的问题,这些所谓的问题,90%的学生能自己完成,非要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做法,只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现象二:问题难度太大,学生被“蒙”住了,不知从何处入手,从什么地方想起、说起和做起;学生在所谓的讨论交流时,只会无所事事,只会在煎熬中等待,只会东拉西扯;或者就是个别成绩好的学生,一人在说,其他人在玩。这些都会严重挫伤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数学

4、思考――顺流而下、浮光掠影  虽然课改在不断深入,但部分教师仍在主宰课堂,在课中精心指导、全心启发学生,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数学思考,规律不探自现,结论不找自得,这种数学课堂看似完成了导学任务。但其实,它就是一瓶“纯净水”,学生在其中的数学学习是无味的,没有一点思考的余地。  二、应对的策略  (一)增强情境创设的实用性和数学味  1.凸显情境的数学信息,排除其他干扰。在情境创设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用情境的数学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要过分追求画面的色彩或动画的效果,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4  2.机动灵活运用情境,合理恰当“变通”。对于教科书上的有关情境,我们可以合理变通,因为

5、有些情境不足以吸引学生,对他们的数学思考没有震撼力。此刻,我们可以大胆删减,不用情境,而是“直捣黄龙府”,直接让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待问题解决后,让学生设计问题情境,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教学苏教版五(上)《小数加减法》时,我直接出示4.75+3.4和4.75-3.4,你会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吗?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在这之后,我让学生想一想生活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自己亲历和“创造”的情境,远比我事先预设的情境,精彩得多。实践也证明:这样做,既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着重解决知识的重难点,又能让学生自己设置情境,保证他们数学思维的衔接,

6、保证他们的课题学习参与度。  (二)改善让学生讨论交流的问题质量  1.定位好教师的角色。在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交流时,教师应做好相应的事情,及时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关键时刻给他们指导、点拨;应把握好学生讨论结束的时机,不能草草收场,也不能过于冗长  2.注意学生讨论交流的质量。第一,组织学生讨论前必须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第二,注意帮助部分学生克服因合作讨论而造成的数学思维上的惰性;第三,要注意在一个数学问题还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时,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让学生的数学思考保持一定的力度  1.增加思考的“磕磕绊绊”。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怕”的心理,不要一味步

7、步设问、层层引导,不要怕学生找不到解题的“桥梁”4。如若这样,便会把数学问题搞得“支离破碎”,让学生摸不清来龙去脉。我们不妨进行“跳跃式”的设问,让学生自己去亲历“冥思苦想→柳暗花明→幡然大悟”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摘桃子”,体验数学思考的快乐,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2.多让学生进行数学本质的探究。在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能以课堂形式上的活跃为目标,更不能因此掩盖思维上的深度;一定不能为了让学生轻松学习而轻松,忽视了思维深刻性的培养。我们应让学生多做一些数学规律和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