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浅谈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ID:31499215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学校教育隐性课程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39-02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的人才。杜威说:“教育有大小两种。小的一种是学校所提供的;大的一种是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是各种实际生活条件所提供的,特别是家庭和周围环境的条件。”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显性课程的教育,更要注意隐性课程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 通常意义上的学校课程,是指明确、事先编制的课程,也称显性课程、常规课程或正式课程。显性课程有固定的教材,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同时能够进行测验和评估。例如,我们中小学课程表所规定的教学学科,都是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则指的是教育法规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教育内涵。它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如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礼仪习惯、人际关系等。6  在学校教学环境中,有课堂教学活动的隐性课程和课外教学活动的隐性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隐性课程包括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比如社会观念、规范、价值观等,也包括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比

3、如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环境、教学组织、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师生互动关系、教学效果测评等。课外教学活动的隐性课程包括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见习实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等。  此外,学校的办学风格、学术风气、制度文化、集体行为规范、卓越教师的个人魅力、社团活动、校园景观等,也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隐性课程。  二、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在学校里,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间接、隐性、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校园环境优雅,校风严谨,学风浓厚,学生遵规守纪,文明礼貌,教室布置科学合理,整洁雅观,师生关系融洽,那么,学生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民主与道德、文

4、明与和谐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熏陶,产生积极心态,能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反之,学生会动摇理想,思想懈怠,纪律松懈,不思进取,脾气暴躁,不受约束,甚至会产生厌学、厌世情绪,无法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因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中的隐性课程,按照教育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6  各学科都有丰富的隐性课程资源。如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对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把握前进的方向,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良好作用。  

5、在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昆虫记》时,教师不仅要将神秘的昆虫世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有趣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将昆虫世界里伟大的母爱、乐于奉献、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高尚的情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大爱情怀,懂得感恩回报,学会帮助他人,以及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教师讲授《谈生命》这篇课文,应让学生体会生命如水如树,有其成长、壮大的过程,更有痛苦与幸福的相生相伴,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以此激发学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师讲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6、引导学生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民生,舍己为人。  又如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体验、自我醒悟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律意识和自省意识,让教育的育人本质体现在课堂授课之中。诸如此类,各门学科的隐性课程,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育人作用。  (二)无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是在课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生信念、渊博的学识、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儒雅的言谈、举止、仪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

7、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6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让学生看到了榜样,获得了信心,并从中获取精神力量,教师良好的精神品质就会感召和熏陶学生,使学生产生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的良好风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比批评、责骂和训斥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能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但是,如果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