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意识的民办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分析

基于创新意识的民办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分析

ID:31499872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基于创新意识的民办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分析_第1页
基于创新意识的民办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分析_第2页
基于创新意识的民办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分析_第3页
基于创新意识的民办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分析_第4页
基于创新意识的民办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创新意识的民办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创新意识的民办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办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分析,提出具有创新性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构思路:思想上重视,实践上加强,突出地域特色。  关键词: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民办院校;课程体系;指导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215-02  目前,包括民办院校在内的普通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响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2006年

2、3月)[1]的精神,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美育教学,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以院校自身的资源和所在地丰富的人文资源为依托,构建了成熟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一、对目前民办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分析  (一)公共艺术课程难以获得同等地位7  《指导方案》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定位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久以来,公共艺术课程一直被边缘化,在日常的教务管理、师资力量配置、资金支持、活动场地等方面难以与大学英语、大学

3、语文等课程平起平坐。例如,从师资力量配置方面来说,按照《指导方案》的要求,每万人学生最少配备15名专职老师,但实际情况差强人意,许多民办院校的兼职任课教师占到了大多数。在这部分教师课时较少的情况下,为完成学年工作量而经过协商后才确定开设这门课程,这就造成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不连贯性,也反映出教学管理方面的无序化和校方思想上的弱化性,自然在资金调配、活动场地协调等方面常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2]。  (二)单一性的公共艺术教学课程设置影响了对大学生美育教育功能的实现  公共艺术课程不同于专业的艺术课程,它具有普及

4、性的特点,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但目前大多数民办院校在课程方面更多地集中在了知识的获得层面上,开设了类似《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知识性较强的课程,各个院系也未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设具有特色的相应公共艺术课程,而与全校保持一致。在诸多消极因素的作用下,公共艺术课程缺少了地方特色和创新意识,学生在被动获得知识的学习状态下缺失了追求艺术的兴趣,从而阻碍了公共艺术课程良性循环的发展途径。  (三)学分比例严重失衡  遵照《指导方案》的要求,每位学生通过选修艺术公共课程的学习要获得2个以上的学

5、分,在大学4年的学分体系中只占到1%≈72%。也就是说,大学生只需要上一两门公共艺术课程,就可以修够规定的学分,然后将更多的学分留给专业课和英语、政治等其他公共课程。这种功利性的学分设置与《指导方案》中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定位明显不适应。  (四)教学管理方式薄弱  在《指导方案》公布后的多年实践中,除个别省份对民办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进行评估检查外,大部分省份忽视了对公共艺术课程的管理,一般由学校自行管理和监督,但许多院校并没有成立相应的独立教学管理机构,使得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缺乏标准的运作规范,管理也呈现出无

6、序化状态。以西京学院为例,尽管成立了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但在公共艺术课程的申报、教师资源的配置等方面又缺乏足够的独立性,要承担全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职责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在课程申报和教学评估方面只能从简,难以全盘考虑。由此可见,目前各民办院校实际教学情况与《指导方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多方协调方能尽如人意。  (五)公共艺术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选”与“学”不相协调。学生对于公共艺术课程的需求和期望都很大,但部分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资源却很少,这样就造成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程时,由于大量学生集中

7、于同一时间选择近乎相同的课程而造成选课系统数据堵塞,从而既浪费了时间,也让学生对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有了些许的失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笔者考察研究了西安地区20多所重点高校和民办院校,学生上课玩手机,心不在焉,请假、旷课等现象司空见惯,具有普遍性。  其次,部分公共艺术课程的专业性太强。公共艺术课程具有普及性,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与学生的专业没有联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公共性”7,需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加以调整,对课程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但有些公共艺术课程却以

8、专业的形式出现,降低了非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3]。  最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实施环节不完整。公选课的学生来自各个院系,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对艺术课的原有素养参差不齐,再加之教学时间有限,造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缺少了充分的课堂互动交流机会,课后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就不利于课程实施的完整性,影响了对课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反馈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基于创新意识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构  (一)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