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初中语文课堂

谈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初中语文课堂

ID:31500995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谈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初中语文课堂_第1页
谈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初中语文课堂_第2页
谈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初中语文课堂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初中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初中语文课堂  摘要:在以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使学生掌握知识。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十分被动,学生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通过记笔记、划重点、背诵的方式掌握语文知识,制约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文思维的扩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构建“少教多学”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少教多学;初中语文;教学  所谓“少教多学”

2、,是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构建“少教多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思考、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课堂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课堂具有多种意义。第一,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通过构建初中语文“少教多学”3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表现欲,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

3、的想法对语文知识进行质疑,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使初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学习效果也更好。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只有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才能实现语文素养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课堂的构建  1.教师将学生视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少教多学”课堂,应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4、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包括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学习兴趣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实现“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教学理念。  2.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点到为止”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因此,在构建“少教多学”课堂的时候,教师应做到“点到为止”。所谓的“点到为止”,就是指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不可帮助学生直接解决,要求学生根

5、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解决,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恰当的设疑,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知识,进而实现了“少教多学”课堂的有效构建,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3.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起来”3  “少教多学”课堂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因此,教师应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动起来。例如,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将自己在课堂学习中不懂的知识点弄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踊跃回答教师

6、提出的问题等。学生只有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动起来,才能够发散思维,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将“少教多学”课堂的效能最大化,实现语文学习的进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的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的学习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有助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张进雄.少教多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探讨[J].成才之路.20

7、15,14(16):140-141.  [2]周红霞.初中语文“少教多学”策略及方法研究[J].课外语文.2014,10(14):232-233.  [3]周建勋.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之初探[J].品牌(理论版).2010,12(10):138-139.  [4]刘淑芹.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动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13):109-110.  [5]马新建.略谈高中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4):24-2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