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

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

ID:31501087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_第1页
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_第2页
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_第3页
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_第4页
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  摘要: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做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是按一定的思维规律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运用关联理论进行英语写作多模态教学,能使各模态均具有最佳关联性,能有效提高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中也会有一些需要我们对之做进一步实验或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关联理论;多模态;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039-02  一、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目标及教学现状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在

2、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其教学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而严格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这个阶段,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即训练学生从选词和句子入手来展开段落的写作。到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练就语言的基本功,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与人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写作课要求使学生能逐渐过渡到篇章布局和短文的写作,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2000年新修订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8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强调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均衡发展,尤其要注重说、写、译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执行新

3、大纲时,应注意改变过去教学中对英语写作和口笔译重视不够的倾向”[1]。  然而,现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状况却不容我们乐观,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往往对写作的基础知识不太感兴趣,而对写作中常用的词汇、句型和模板等则非常重视,有的学生甚至试图对范文或模板加以背诵。这样之后,英语写作就不是一种创造性的写作,而是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套模板了[2]。另外,在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上,目前教师采用的多为成果教学法,所以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就是教师向学生讲授写作理论、写作技巧及篇章结构的构建等,即只重视学生写作的形式和结果。在学生方面,学生往往对教师批改后的作文的成绩更感兴趣,而不是设法积极地

4、找到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关联理论及多模态化教学  交际是人类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之一,交际无处不在。即使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不停地在进行交际。Sperber和Wilson在其《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他们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给语用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研究方向。关联理论把用语言进行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8inference)的过程,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指出交际是按一定的推理思维的规律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明示是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明白自己的意图而以明示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信息,推理则指听话人从说话人

5、的明示中推导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的过程。这样,对话语的理解就是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话语中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话人要从说话人的话语中确立起其中的关联性并寻找出其中最佳的关联性。最佳关联性是人们在交际中均期待得到的结果,最大关联性是指听话人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后所获得的最大的语境效果。在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环境都是由三种信息组成的:逻辑信息(logical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aedicinformation)和词汇信息(lexicalinformation)。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所以其认知环境也就不同,所以他们推导出的结论也就

6、不同。关联理论认为,当两个人的认知环境显映出了相同的事实或假设时,也就是互明(mutualmanifestness);或者说当双方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彼此均能在自己的心理上得到共同的认知和判断时,交际的双方便达到了沟通[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模态之说就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但是,不同的人对模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GuntherKress及8Leeuwen于1996年指出,多模态是几种社会符号同时使用的一种模式,也是人与人及人与机器间在相应媒介的作用下交流信息的一种模式[4]。顾曰国在其《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一文中指出,模态是指人通过自己的感官

7、跟外部环境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这样,用单个感官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感官互动的叫双模态,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感官互动的就叫多模态[5]。胡壮麟认为,模态是可对比和对立的符号系统,我们感受客观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是不同的感知模态[6]。李战子认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的由图像、图表等组成的复合话语,或者说是一种由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组合而形成的文本[7]。张德禄认为,模态以媒体为基础,对媒体进行组织[8]。从以上这些对模态的界定来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会通过人的不同的感官来实现,所以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都是多模态的,课堂上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