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黑土文化绘粗犷人生

忆黑土文化绘粗犷人生

ID:3150347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忆黑土文化绘粗犷人生_第1页
忆黑土文化绘粗犷人生_第2页
忆黑土文化绘粗犷人生_第3页
忆黑土文化绘粗犷人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忆黑土文化绘粗犷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忆黑土文化绘粗犷人生  提及大庆这座石油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铁人王进喜的伟岸形象已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在这片黑土地上,有太多的文化等待我们去开采,也留给下一代更多的精神文明的传承。带着这样一种思考,我在想,如何把大庆的孩子在学习美术的同时更加热爱我们的石油文化,让每一个孩子为生活在这里而自豪。我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要寻找课堂与这片黑土地有联系的内容与表达方式。  灵感往往都来源于生活。在一次偶然的外出途中,我发现建筑工地上有许多废旧的麻绳和麻袋。工人们头戴红色的安全帽来回晃动的身影,我眼前顿时一亮,我们老一辈的石油工人不也是这样的形象在一线上拼搏吗?这些原材料能够最恰当地表达我

2、们的文化。带着这样的一种情绪,我的脑海勾勒着如何利用麻绳、麻袋这种材料去进行创作,孩子们是否对这些材料很好地掌握,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在我收集资料、筹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想开拓一节创新课不是那么简单,单凭确立一个课题,选择材料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  为了能够完善这节麻绳系列课,我首先要给自己充电。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4,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在开设这节创新课之前,我潜心研读了大量的有关课程

3、开发的书籍。如郝德水在《课程研制方法论》中从课程的制约因素角度出发,将课程资源分为三类,即原生性课程资源――知识;内生性课程资源――学生;外生性课程资源――社会。其中知识和学生两个维度在传统的课程中已经涉及,而社会性的课程资源才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缺乏的。还有,根据哲学观也可以将课程资源划分三大类:即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和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围绕的中心不是学科体系而是学生,课程内容也不是既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校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社会中心课程强调的是对社会的改造或适应;学科中心课程强调的则是根据知识的内在性质和逻辑结构来组织学校课程。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主要以学科和社会为中心来组织课

4、程资源,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这也是今后的课程开发应有所偏重的方面。  所以我所创设的麻绳、麻袋系列课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简单易人手的编、撕为主到用颜色的绘制,都要考虑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的变化,从而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麻布袋、麻绳都是粗狂质感的材料,非常适应制作原生态的艺术作品。制作出的壁挂等工艺装饰品有较强的艺术突击力与审美价值。而且这种材质的制作效果与我们的黑土文化中豪放的个性吻合,学生也易于操作,所以顺理成章地开展起来。  手工制作要求孩子有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学生探究之前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重中之重。学生尤其是在制作技巧方面不是光靠探究就

5、能掌握的,因此教师的总结示范极其重要。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提示总结和演示。比如我们用麻绳做装饰缝制在麻布袋上的这类作品,在帮助学生先把麻布4绳进行艺术加工、拆线、编织等技法把布面装饰一新。再结合缠、绕、缝、剪等方法将麻绳制作出美观的艺术图案镶嵌在麻布袋上,这些作画步骤不是教师讲解学生能够理解的,只有动手操作后,孩子们才一目了然,再依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发挥、创造。由于麻袋的剪和抽丝较费时间,单人制作一堂课下来看不到成效,我便让学生们分成几个人一组,定好小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剪,有的拉,有的编,有的画……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再给予指导。一节课

6、下来,集体创作的成果呈现在大家眼前,从孩子们喜悦的神情中能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有时候,当你真枪实弹地去做了,你才会发现原来这一领域是那么深那么宽,评价这把尺子量出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质量,也量出了教师在工作中的纰漏和问题。所以,教师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我们在工作中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带领学生制作了大量的作品,成果显效,但不注意积累与反馈,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没有得到合理的保存积累。这节麻绳课,我和学生们在共同研究探索中制作,形成了大量精美的艺术作品。同时,我考虑到要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我从各角度大量拍摄了这些作品、存档,并做了课上课后随笔,在书

7、中教案上随机留下痕迹。所谓反思随笔,就是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教训或困惑,并阶段性地与同行教师共同交流分析成败得失。随笔看似事小,贵在坚持,教师必须从这种不断的反思、积累、探索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真知。4  这节麻绳系列课从构思、选材到创作展示,及至最后的总结反思,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在一件件作品陈列展示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的笑脸,看到了同仁的肯定,更看到了共同的成长……  (作者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