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

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

ID:31503979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_第1页
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_第2页
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_第3页
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_第4页
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  摘要:依据相关理论分析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过程发现,战争隐喻的建构者与解读者在认知条件、着眼点等方面有差异。认知主体的经验与百科知识在XISWAR概念隐喻的建构与解读过程中始终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概念隐喻XISWAR;认知建构;认知解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62-02  战争隐喻是人类熟悉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人们将战争用语应用到非战争语境,以更生动形象地表达对特定目标域事物的阐释。长期以来,作为人类语言发展重要动力源的战争隐喻在国外倍受关注,我国的周大军等也曾作过较系

2、统的研究,但已有成果多是对战争隐喻认知解读的论述,关于“为何会出现‘争论等是战争’(XISWAR)概念隐喻?”似乎是少有人涉及的课题。本文尝试就此进行概析,希望对学习者的隐喻认知有所启示。  一、概念隐喻理论发展简述  隐喻处于交际和认知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也存在于人类思维和行动中。隐喻本质上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事物。Lakoff等通过“争论是战争”6例析了源域WAR与目标域ARGUMENT的隐喻关系及其派生隐喻的系统性等,指出隐喻植根于人类的概念结构,是喻源域的抽象认知图与目标域相应成分的映射,反映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是深层的认知机制。人们选择并利用源域

3、与目标域两个相异事物间的相似性不断认识世界的同时也丰富了语言。映射是常规的,是人们概念系统中那些固定下来的部分,是人对源域事物相互关系的概念化认知。映射过程中存在着本体对应和认识对应两种既相关又相异的关系:源域与目标域所指事物本身的对应和相关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人的认识中的对应。前者使战争用语可直接在非战争语境中替代某相关表达,而后者使表达可超出单纯替代,外在和内在的,事实上的和想象的,必然和偶然的。映射忽略两域间不对称的部分,这需基于经验。映射是部分的和有选择性的。他们多次示例强调隐喻概念与特定文化紧密相关,强调认知主体的经验渊源所在,为我们关注滋养认知主体的文化土壤提供了有力启示。Faucon

4、nier认为人类的高阶认知能力都具有概念整合这同一来源。概念整合的基本理念是空间,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将来自不同心理空间的输入信息选取部分意义整合加工成全新的层创结构,进而产出恰当意义的系列认知活动。这使人类可超越即时即地尺度,形成抽象思维能力。此理论其实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扩展与细化,因为正是特定文化中的人根据已有经验和即时语境建构或解读特定隐喻的意义,尽管这过程瞬间完成难以觉察。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不断为人类探索自身认知冰山的八分之七水下部分的奥秘做出贡献。  二、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  我们借用Lakoff等对“争论是战争”概念隐喻的分析和概念整合理论框架来探讨XIS6WAR概念隐喻

5、的建构。战争概念隐喻统控呈一定系统性的相关派生隐喻表达,这保证人类对战争隐喻认知有序进行。对战争的直接或间接体验使人的认知图中深刻下战争暴力、残酷、不择手段等印记。战争概念域中“袭击敌人”、“打倒”等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早已融入人类各语言文化系统。这些熟悉、具体的概念成分与争论等非战争概念域的相应成分映射,经过归类整合、选择、完善,产出能够表达有关争论等相应概念域中即时隐喻意义的语言。如商场是战场、房企纷纷攻城略地、泰山队三战三捷等的恰当使用都基于作为认知主体的隐喻建构者对于源域战争和目标域争论等的经验,是人利用对源域战争的经验阐释目标域争论等。  周大军指出,背景知识框架决定战争用语心理空间和

6、当前话语心理空间的认知连接。这与Lakoff等强调隐喻认知主体的文化背景与语境的观点一致。我们的认知机制中积淀着各类信息,而不同认知主体的经历与感悟不同,抽象认知图中刻下的印记不同,对同一世界物质形成的认知连接或隐喻映射自然有异,同一源域成分会映射到不同的目标域,形成不同的隐喻映射,XISWAR概念隐喻的道理是这样,人在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的认知连接也如此,认知结构图永远是动态的。家庭背景、邻里朋友等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各阶段所受的教育等不断影响着人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一般情况下,增一些经验,生一点儿感悟,加几个看待世界事物的角度,多几分得出正确结论的可能,正所谓认识开始于经验。战争隐喻

7、的认知建构者对本体对应关系的熟悉度和认识对应关系的动态把握决定源域与目标域相应事物的相似性的恰当匹配与选择,决定相关派生战争隐喻表达能否正确体现争论等概念隐喻,也决定其能否得体地反映特定目的语社会文化规范。6  特定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认知主体关于战场、将帅、战略战术、攻坚战、间谍战、战胜等的认知图与即时争论、经商等相应成分映射,经过归类、整合、选择等产生符合即时背景的“商场、赛场、情场、主帅、排兵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