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的一点感悟

小语教学的一点感悟

ID:31516271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小语教学的一点感悟_第1页
小语教学的一点感悟_第2页
小语教学的一点感悟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语教学的一点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语教学的一点感悟  在近两年的小语教学中,我感受过教学的快乐,也感受太多的遗憾和失落。现在静坐书桌前回味着曾经拥有过的酸甜苦辣,我的心情顿如止水――谁说教学中的遗憾失落不会在一次次的“反刍”中升华成教学的智慧与心得?记得有人曾说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为了实实在地提高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我加强了自己与文本间的对话。用成人的眼光来看,一二年级的内容是一目了然,

2、可是要让我的学生在教学行为中得到最大的收益,其实并不简单。因为以成人的心态和眼光去理解运用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面对的是仅仅只有七八岁的儿童,成人的语言有的时候在他们的世界中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在研读文本的时候改换了成人的视觉,不再仅以成人的眼光来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加入儿童的视觉和心态来阅读理解文本。以儿童的心态和视觉去关注文本,关注生活,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在课堂中我与学生的距离近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也近了。学生在课堂中能饶有兴趣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二、我加强了师生之

3、间的对话。在师生对话中,我注意了以下四个环节:3  倾听。有一句俗语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说我们的课堂不是战场,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去倾听学生的语言、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行为动作。此时我们应该是一个好观众。在这样课堂中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可以看到学生更多的表现,了解学生更多的需要。只有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感受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  理解。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

4、学生。”在陶老的言辞中,我深深地明了理解学生才可以省掉许多教育之后的遗憾。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身心压力都比较大,他们这时候不需要老师的责备,需要的老师的支持。当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地去理解他们,这是两个世界的相互理解。学生课堂表现优秀,我们要给予热情的赞扬,让学生再接再厉;学生也会因此对学习生活充满着阳光般自信的笑容。学生失误时我们要提出中肯的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信任的;只要老师对学生充满自信,学生自然会奋勇向前,达到成功。  应对。在应对中,在学生课堂中,教师不管是眼神、点

5、头还是语言应对,都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她的提醒、鼓励或赞许。让班集体形成一种积极学习的氛围,形成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场。  走向对话视域的融合。让学生用他的方式理解教师的语言。让教师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言说。这样课堂中师生的距离近了,消除了学生上课时的种种不利因素,孩子们的生命会变得更加充盈。  三、我加强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3  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多想多说,能够说出自己的很多想法和理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本,我在课堂中加强了读写结合。  这一学期中我指导学生写了以下作文:《蓝色的树叶续写》《我

6、要的是葫芦续写》《续写从现在开始》《酸的和甜的续写》《青蛙跳出井之后》《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对你说》《快乐的国庆节》《我是一只小鸟》《我是一条幸福的小鱼》《老师我爱你》《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我爱我家》《秋天的童话》《我的好朋友》《我爱我家》。  在以上一系列的写作练习中,学生对课文理解越透彻,他写出的作文就越有感染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心智心智。在学生的《蓝色的树叶续写》中,他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在《我要的是葫芦续写》中他们懂得劳动的意义;在《续写从现在开始

7、》中他们知道了众生平等的道理;在《酸的和甜的续写》中他们懵懂地了解了狐狸的虚假;在《青蛙跳出井之后》的写作中,他们看到了世界广阔;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练笔中,孩子们的爱心已生根发芽;在《我是一只小鸟》《我是一条幸福的小鱼》中他们知道了动物也是有生命的,他们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在《老师我爱你》《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我爱我家》《我的好朋友》中,他们学会了用一颗热情的心去关爱身边的人;《秋天的童话》中他们的想象力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

8、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虽说教学是永远带着遗憾的艺术,吾将上下而求索!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