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建设意见

学校德育建设意见

ID:31560507

大小:56.6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3

学校德育建设意见_第1页
学校德育建设意见_第2页
学校德育建设意见_第3页
学校德育建设意见_第4页
学校德育建设意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建设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德育建设意见一、德育内容方面1.概念理解偏差。不少德育工作者对德育的内涵模糊,对德育的理解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甚至把德育等同于思想道德教育,而实际上,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的总称,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智育、体育、美育同视为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形成的特定概念。理解不全,就会直接导致德育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割裂,乃至会出现为德育而德育的工作现象。第11页共11页2.德育内容空泛、狭窄、无序。其一,内容空泛。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空泛,总体上还停留在抽象的要求原则上,即一般的笼统的要求多,缺少针对各类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的师生思想实际的具体目标,强调共性

2、有余,注意个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使德育目标的指导功能弱化。其二,内容狭窄。未能树立大教育观和大德育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工作包含的基本内容,许多反映市场经济和21世纪社会要求的内容以及当代学生精神发展需要的东西没有纳入德育的内在体系:未完全克服把马列主义原理当作德育的狭隘观念(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仍局限于理论的机械灌输、不重视受教育者理论认识能力的培养)。回避社会现实和师生思想实际的热点、难点,往往导致逆反心理,德育课形同虚设,收效甚微。其三,内容无序。对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整体上研究不够,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在联系未能进行整体设计,大、中、小学“各念各的经”,没

3、有形成科学性、层次性、稳定性的内容体系,旋律散乱,德育工作“频道”常换,缺乏鲜明而又稳定的主题、运动式、形式化的影子仍随处可见,德育工作的力度、效果的持久性受到严重影响,难于营造各具特色的良好的思想氛围和传统。3.德育要求陈旧、偏高。不少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其世界观、价值观大多形成于五六十年代,思想保守封闭,传统观念强,他们往往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标尺来教育要求学生。比如:对谦虚美德、人与人的竞争意识讲得少,讲艰苦奋斗精神现代消费观念引导少,德育要求陈旧。其二,德育要求偏高,一些德育工作者工作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为标准,用成人的观念、思维来要求学生,使德育要求不切实际,

4、既空且虚。4.“做人教育”不突出。德育内容是社会对公民素质要求的载体,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现行的德育内容,将孕育出20年后这个国家的面貌,要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就要设计与适应的德育内容。《若干意见》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旋律、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为德育内容的教育,这诸项德育内容与以往重视强化政治意识的教育相比,更多地强调了做人教育,是要教育学生懂得做个什么样的人和学会怎样做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学校对做人教育重视不够,甚至将做人教育与

5、其他教育割裂开来,未能将做人教育作为一根红线惯穿于各种教育之中。二、德育方法方面第11页共11页1、共性教育多,个性研究少。德育工作者所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中,关于学生的论述,通常只讲学生的一般特点,而对当代学生的现状涉及很少。实际上不同年龄、处于不同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心理发展和思想需要是不同的。这样,德育工作者不去研究教育对象喜欢什么,反对什么,教育必然会脱离当代学生的实际变成空洞的说教,往往是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和浮夸学风的重要原因,对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就不可能确立教育和管理目标的层次结构。甚至目标倒挂,对小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文明行为

6、规范教育”。这就使德育及其管理失去依据。2、理论灌输多,行为训练少。不少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偏重学生认识的提高,忽视行为的规范,在各种教育和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全校性的活动,还是主题班会,一般都是说理多,其结果学生也能说很多道理,但不知从何做起。另外学生的知行脱节,与教育和管理者的言行不一关系密切,一些学校和德育工作者公开提倡的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教育学生为人忠实坦诚,却默认、支持班组集体在各种竞争、活动中弄虚作假。更有甚者,个别德育工作者受不正之风的影响,跟学生搞金钱交易,走后门,收受贿赂,谋取家长以至学生的好处等,这些都是学生产生逆反、厌倦心理和形成双重人

7、格的重要原因。第11页共11页3、德育形式多,效果考查少。组织学生参加德育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因此要特别重视活动的实际效果。不重视效果的活动,必然会滋长教育的形式主义,而形式主义是教育和管理低效的重要根源。一些教育工作者,花大量的精力去组织活动,而不追求活动的效果。在总结时,往往注重于活动的次数和过程的描述,而对通过活动,学生的觉悟究竟有什么提高,行为有什么变化,则往往轻描淡写,含糊其辞。如果只重活动数量,而忽视活动质量和效果,必然会招致学生的不满,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也将因此受到挫伤。三、德育环境方面1、学校内部德育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