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娄东文化培养核心素养

依托娄东文化培养核心素养

ID:31578598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3

依托娄东文化培养核心素养_第1页
依托娄东文化培养核心素养_第2页
依托娄东文化培养核心素养_第3页
依托娄东文化培养核心素养_第4页
依托娄东文化培养核心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依托娄东文化培养核心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依托娄东文化培养核心素养——例谈娄东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尝试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章大奇【摘要】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乡土资源,包括太仓的历史文化遗迹、文献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形式。这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资源多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的要求。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娄东文化自由互动,进而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尝试中,关注学习目标的多元化,丰富教材内容灵活,注重学生的

2、自主探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词】娄东文化、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乡土资源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娄东文化是太仓人民近千年奋斗的结晶,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以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学生

3、面前,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娄东文化自由互动,在对家乡历史、名人轶事、民风民俗、旧貌新颜、地方艺术等的了解与认识过程中,感受家乡人民用聪明的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进而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传承娄东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一、娄东文化什么是娄东文化凌鼎年编著:《太仓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为了叙述方便,我把它定义为“根植于娄东大地的先进文化”。人杰地灵的文化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勤劳智慧的

4、人民群众,千百年的发展,创造出了南北文化交融、江海文明相汇、独具特色的娄东文化。具体地说,娄东文化至少包括12个方面:1、尊师重教,源远流长9太仓的办学建校,始于元延佑元年(1314年),亦即距今690年前太仓已有了庙学。元代时还建了社学。比之周边县市都早,明初已有卫学、州学。清同治四年(1866),建太仓州试学,当时的镇洋、嘉定、宝山、崇明四县童生皆要到太仓来参加考试。这对推进太仓地区尊师重教风气起了不小的作用。清末民国初的唐文治乃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的校长14年,还创办了无锡

5、国学专修学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科技人才与人文学科人才,被尊为交大的创始人。唐文治的媳妇俞庆棠一生倡导、从事民众教育,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成人教育的先驱”。因为太仓人重教育,故历代文人辈出、名人辈出,太仓籍教授、副教授、研究员等高级人才遍布全国,乃至海外也有不少。2、崇尚科研,代有传人对科学的重视,其实与尊师重教是分不开的。宋代时,当郏亶推行“蓄泄兼论,整体治理”“治低田,浚三江”等水利方案遭豪绅阻拦后,他以科学态度,在大泗瀼作实验,成功后,再申报朝廷,最终获得治水成功。清代时,钱宝

6、琛提倡蚕桑,也先在南园搞试验,再逐步推广,使得太仓成为著名的蚕桑区。清末民国初时,太仓已陆续建了农业试验场、蚕桑实验所等,引进了近代科学的理念。太仓籍的吴健雄教授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朱棣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有像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主管陆孝宽也是太仓人,为陆状元后代。太仓本土的刘正銮为著名育棉专家。浦茂华为研究稻飞虱专家,乃我国稻飞虱研究领域“天派”创始人;邹家祥研究养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洲杰出农民”。这种科研的风气代代相传,成了娄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3、著书立说,蔚然成风在娄东文化生生不息的一

7、千年里,太仓的文化人养成了著书立说的好习惯,这对娄东文化的积淀、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良性作用。例如正是龚明之的《中吴纪闻》,使我们知道了近900年前,太仓南郊已建有牛郎织女庙,祭祀之风已深入民心。正是明代邑人陈申的《太仓事迹》,陆容的《太仓志稿》,归庄穿山人桑悦的《太仓州志》,邑人龚持宪的《太仓考》,邑人张寅的《太仓州志》10卷,南郊人张采的《太仓州志》15卷,邑人黄与坚的《太仓州志稿》20卷,邑人叶裕仁的《光绪太仓直隶州志》40卷,邑人王祖畲的《太仓州志》30卷、《镇洋县志》12卷,邑人徐如珪编的《太仓乡土历史教科书

8、》等,使我们后人知道了太仓的历史。当然还有《璜泾志》、《沙溪志》、《直塘志》、《双凤志》、《鹿河志》、《浏河乡志》等,都是极珍贵的地方文献。前辈们的努力功不可没。9最值得一提的是王世贞,他的著述之多、之广,历朝历代还几乎找不到超过他的。关于王世贞写《金瓶梅》说,至今是个诱人研究的课题。太仓的文人如吴梅村、陆世仪、赵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