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 精校解析Word版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 精校解析Word版

ID:31584861

大小:26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4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 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 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 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 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 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 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016年北京卷)“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

2、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

3、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

4、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②观点

5、及论述:(略)。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不难概括;第二小问,结合西学的传播、教育近代化的发展、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改革开放后的教育目标等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可从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进步、理性主义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兼而论之。论述要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名师点睛】材料分析题得分技巧(1)提示化。答题时要写清楚所回答的问题,即答题提示语。如本题中的“相同点”“特点”“分析”等。(2)要点化。答题时尽可能使用历史学科语言,答案要严谨缜密,言简意赅。(3)序号化。答案最好按时间先后或空间顺序排列,

6、且在答案的每个要点前标明序号,使层次分明,条理清晰。2.(2015年北京卷)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答案】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我国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

7、三项即可)3.(2018届天津质量调查)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只有建立有效的科技奖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古代的科技奖励形式多种多样。为纪念李冰,唐代时人们在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建起了李冰祠,并为他树碑塑像。宋代科学家沈括,活着时屡次获得赏赐,“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后来,《宋史》为他列传,以褒扬和纪念他的贡献。明代许绅,曾在医药房供事,历加工部尚书、太子太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