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ID:31608031

大小:736.86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1-15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历史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鼎成列,钟成律,反映出一种秩序。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封邦建国B.兼并战争C.铁犁牛耕D.礼崩乐坏【答案】D【解析】从材料“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酒器明显减少,鼎成列,钟成律,反映出一种秩序”

2、“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青铜器发生材料中的变化,故D项正确;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故A项排除;兼并战争和铁犁牛耕不符合题意,排除BC。2.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A.“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B.“行仁政,民之悦之”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燔诗书,游学之人【答案】A【解析】从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A项是秦国,法家思想为主,材料“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故A

3、项正确;B项是楚国,道家思想的起源地,材料“行仁政,民之悦之”是儒家思想,故B项排除;C项是鲁国,儒家思想的起源地,材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思想,故C项排除;D项是齐国,荀子曾经在齐国讲学,材料“燔诗书,贱游学之人”是法家思想,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是个图片型选择题。首先要从图中找出有线信息,比如“战国时期”、“ABCD”四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四个选项即可。3.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中出土于甘肃天水的“秦铜诏铁权”(砝码),上面刻有篆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

4、以①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资料②用来研究秦朝郡县的设置问题③用来研究秦朝衡器的标准问题④用来研究秦朝的文字统一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说明①正确;材料“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可以得出③正确;材料“上面刻有篆字”说明④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郡县制,故②排除。所以答案选C。4.公元529年,南梁大臣陈庆之说:“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与上述现象关系密切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A.计口授田B.设立三长C.议定俸禄D.移风易俗【答案】D【解析】从材料

5、“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中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才导致出现材料中现象,故D项正确;A项是均田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排除;C项是俸禄制度,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是礼仪风俗的变化等。5.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载。《旧唐书·高祖本纪》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旧唐书·宇文士及传》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旧唐书·夏侯端传》616年,夏侯端以

6、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大唐创业起居注》(李渊秘书温大雅箸)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D.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答案】B【解析】从材料“劝(李渊)举义兵”“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李渊听后“深然其言””“私喜此行,以为天授”中可以得出,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只符合《旧唐书•高祖本纪》

7、,排除;D项错误,错在“绝对可信”。6.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宣”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明的是宋朝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是唐朝的状况,排除;C项说明宋朝夜市的发展状况,符合题意;D项反映的是宋朝乡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点睛:关键限制词“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根据限制词分析四个选项,得出答案。7.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

8、的主题是A.铁制农具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