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习题及答案

05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习题及答案

ID:31614270

大小:62.7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16

05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习题及答案_第1页
05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习题及答案_第2页
05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习题及答案_第3页
05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习题及答案_第4页
05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习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05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习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05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矛盾和运动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普遍和特殊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C是否承认矛盾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质的飞跃3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思想是()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B—切皆流,无物常驻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4规律的特点是()A重复性和客观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D必然性和偶然性5假象是()A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对事物的错误反映B以

2、否定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C以正面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D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虚幻的反映2“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A机械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D外因论的观点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4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5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A新

3、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10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D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二、不定项选择题11下列事物和现象属于系统的是()A一部汽车B生命有机体C城市交通D人类社会E一堆杂物12主观辩证法是指()A客观辩证法的反映B黑格尔哲学的核心C辩证的思维D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

4、E唯心主义辩证法13增强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有()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B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C辩证否定的原理D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原理E矛盾特殊性原理14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D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新增考点:原因与结果。三、辨析题14在现实生活中,今天的现实是由过去的可能发展而来,现在的可能也可以发展为明天的现实。新增考点:可能性与现实性。1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16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

5、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17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四、分析题18试述如下论断包含的辩证思想及其实践意义:“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20下面是在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问题上的材料: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空洞词语”。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材

6、料2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转引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材料3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摘自《小逻辑》请回答: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1)材料1的哲学观点和错误。(2)材料2的哲学观点和错误。

7、(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21下面是老子哲学的一些材料:材料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因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其上不,其下不昧”,“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不见其首,不见其后”。(第二十一章,第十四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似万物之宗”。(第四十章,第四章)材料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8、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材料3老子提出了阴阳、有无、大小、前后、强弱、静躁、正反、生死、存亡、兴废、美丑、善恶、攻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