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圣人品质对探究生个人道德修养启示

《道德经》中圣人品质对探究生个人道德修养启示

ID:31625299

大小:59.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6

《道德经》中圣人品质对探究生个人道德修养启示_第1页
《道德经》中圣人品质对探究生个人道德修养启示_第2页
《道德经》中圣人品质对探究生个人道德修养启示_第3页
《道德经》中圣人品质对探究生个人道德修养启示_第4页
《道德经》中圣人品质对探究生个人道德修养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中圣人品质对探究生个人道德修养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经》中圣人品质对探究生个人道德修养启示【摘要】《道德经》作为先秦道家的重要典籍,以区区五千余字构建出一套玄妙圆通的道之学说,不可不谓之奇。而在这五千余字中,“圣人”这一字眼共出现31次,分见于26章,可谓高频词汇。本文将以《道德经》中相关的论述为材料,解读老子所谓圣人的品质,并且兼谈对研究生个人道德修养的启示。【关键词】道德经;圣人;研究生;道德修养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之圣人,为其道治说的一种寄托。同时,他也通过圣人的品质与行为表达出了对于行道治治天下的统治者的一些期望与要求。一、《道德经》中圣人之品质

2、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及的圣人有诸多品质,这些品质也是其道治观念的具体表达。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不仅是老子人生哲学的主题,更是其政治哲学的根本思想,这一思想要求通过统治者的自然无为达到国家的无为而治。老子认为,“社会之所以混乱,原因就在于人们欲望的过分,法令的繁多,知识的追求和讲究虚伪的仁义道德。”[1]在《道德经》中,作为行道治之圣人,自然无为是其最根本的品质,因为其可以通过无为达到无不为。然而,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对待事物顺其自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干扰其发展,即“是以圣人处无为之

3、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因此圣人以无为来作为其修身治国的根本原则,使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处于一种自然的和谐之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国家安定,而且可以使自身的功绩永保不失。2、抱朴寡欲朴,本意指未经加工的原木,老子用以比喻人的单纯自然的境界,因此抱朴即保持人的单纯自然的一种状态,这种人既具有朴德。老子常用婴儿比喻这种具有朴德的抱朴之人,如“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十章)和“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五十六章)。圣人作为老子思想的施行者,就如同婴儿一样,同样具有朴德,同样为抱朴之人。老子绝非一个禁欲主义者,而是

4、一个寡欲主义者,因而寡欲也成为其心目中圣人的一个必备品质。“故与其设设种种方法以满足欲,不如在根本上寡欲,欲愈寡即欲愈满足,而人亦愈受其利。”[2]—般认为,人的欲望可以分为自然之欲与人为之欲,如下表所示:而纵观《道德经》则不难发现,老子极力反对的是人为之欲,而并不反对自然之欲,如其所说“饱其腹”之言论,即不反对自然之欲,因为满足人的自然之欲是保持人自然之性的根本所在。作为圣人,其只是“为腹不为目”(第十二章)而已,因此,圣人也并非无欲,而其欲在于饱腹即满足人的自然生理需求。与此同时,圣人并非纵欲,因为圣人之欲

5、并'‘不为目”,即圣人不以声色名利为欲望。圣人的寡欲这一品质是其自然天性的一种流露,因此非但没有破坏朴德,反而更是顺从朴德的一种表现。3、爱民乐施在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思想中,对统治者要爱民这一观念都极为重视,但其爱民思想大多不是统治者的一种内在品质,而是为了王位的稳固刻意而为的。但真正的爱不是表面的东西,真正的爱民也不是仅限于物质方面的,真正的爱民要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以民之心为己之心,这种爱民才是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在这''爱民”一点上,《道德经》中作为统治者的圣人做得极好。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

6、为心。”(第四十九章)圣人何以能“无常心”?因为圣人早已具有自然无为的品质,因此他不会刻意地以某种是非标准给一些人或事物下定论,因此他可以做到“无常心”,即没有成见。圣人何以能以百姓心为心?因为圣人认为天地之间人或物是没有本质差别的,圣人与民都是一样,因此心也相同,故而可以“以百姓心为心”。正因为圣人有这样的品质,才出现“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第四十九章)的这种君民和谐的场面。《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虽为全书之总结,但从其中亦可窥视出圣人的乐施这一品质。所谓“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已与人已愈多。”(第

7、八十一章)老子认为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第七十七章)因此《道德经》中作为统治者的圣人并不追求有余,而是将己之有余施于民以补民之不足,并且这一举动完全出自内心的真诚而非有所企图。故而圣人的这一品质上体天道,下和民心。二、圣人品质对研究生个人道德修养的启示研究生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其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首先,该阶段的学习是对以往数年学习经历与学习成果的梳理与总结;其次,该阶段的学习是对未来个人发展的定位,个人科研能力的积累。《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比之而言,研

8、究生阶段应属于修身阶段。故而研究生个人的道德修养极为重要。在这一点上,《道德经》中老子所谓的圣人及其品质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第一,少私寡欲,应常思贪欲之害当代社会是一个极具诱惑性的社会,很多人在名利的诱惑下原本正确的价值观极度扭曲,做出诸多离经叛道之事,最终沉沦为物质的奴隶。研究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作为一个尚未定型的社会人,对于社会的认识尚不甚深,对自我的约束力尚不甚强,因此最易犯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