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球拍演变看乒乓球运动发展

从球拍演变看乒乓球运动发展

ID:31637816

大小:56.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从球拍演变看乒乓球运动发展_第1页
从球拍演变看乒乓球运动发展_第2页
从球拍演变看乒乓球运动发展_第3页
从球拍演变看乒乓球运动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球拍演变看乒乓球运动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球拍演变看乒乓球运动发展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从乒乓球拍的底板胶皮演变入手,清晰的总结了乒乓球技术打法演变的规律:以旋转为主到以速度为主,最后旋转与速度并重。指出了今后乒乓球技术的打法将在快、转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技术,同时坚持对各种非主流胶皮的重视。关键词球拍演变乒乓球发展一、乒乓球拍的产生乒乓球运动起源于网球,所以初期的乒乓球拍也有很大的网球拍痕迹。比如拍柄很长、羊皮纸拍面等等。但是一方面羊皮纸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变得松垮,另一方面,当需要快攻时,它又显得过长,特别

2、是对于追身球很难处理。因此后来又产生了短柄球拍,这时的球拍基本上是木制,甚至有些球拍为了增加摩擦力上面有很多小孔。二、胶皮拍的出现1902年,英国选手古德发明了胶皮拍后,乒乓球运动出现了第一种打法:削球。那时候的乒乓球运动员都是采用这种打法。从1926年12月第一次世乒赛到1951年3月第十八次世乒赛削球打法和胶皮拍占绝对的主流。但是从1902年出现胶皮拍和削球打法后的三十多年后,乒乓球运动陷入了瓶颈。削球是一种下旋球,下旋球的特点是旋转强,但是速度慢。所以大家打球的回合数特别多。第十届世乒赛波兰的欧立克与罗马尼亚的巴奈斯一分球竟然用了二个半小时。甚至19

3、37年第十一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因为比赛时间过长而未公布。虽然国际乒联通过修改规则让这一现象有所缓解,但是问题的根本得到解决却是因为器材的改革。三、海绵拍的出现1952年,日本选手佐藤博治用海绵拍取得了第十九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后,不仅标志着日本称霸乒坛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海绵拍登上了历史舞台。海绵拍相比胶皮拍而言击球速度更快、旋转更强,日本队用它发明了中远台长抽打法。四、现在流行胶皮种类(一)正胶与反胶。正胶与反胶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一张胶皮的两面,因为古德发明胶皮拍所用的胶皮就是那种带颗粒的,所以这种带颗粒的胶皮也称正贴胶皮。其光滑的背面如果粘贴到外面则被称为反贴

4、胶皮。虽然是一张胶皮的两面,但是其性质却有很大差异。正胶因为有颗粒所以击球时弹性形变要大,打球的速度比反胶快。反胶因为与球的接触面积比带颗粒的正胶大,所以能够产生更强烈的旋转(表1)。同时正胶因为摩擦系数小也不吃转。表1正胶与反胶在旋转上的比较(单位:C/S)乒乓球历史上把1959年-1969年称之为中国队崛起和朝鲜队崭露头角时期,这时期中国队运动员用的球拍基本都是正胶海绵拍。以左推右攻和两名攻打法为王。从1959年容国团拿到了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第26、27、28世乒赛中国队一共取得了11项冠军,其中1965年28届世乒赛中国队夺得了5项冠军,庄则

5、栋连续三届夺得了男单冠军。反胶海绵拍于20世纪60年代登上历史舞台,随着胶皮变革的还有弧圈球打法。日本队凭借反胶所发明的弧圈球很快在世界流行,成为现代乒乓球运动的主流打法。欧洲运动员也凭借弧圈球技术完成了乒乓球运动的复兴,对1971年-1979年这一时期史称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二)长胶。长胶是中国运动员张燮林20世纪50年代首先使用的,因为表面颗粒比正胶长所以称为长胶。长胶因为可以用相同动作打出不同旋转的球来,所以粘贴长胶的球拍被称为怪拍。一般长胶球拍不粘贴海绵或是粘贴很薄的海绵。目前主要亚洲运动员使用。著名运动员郑亚萍反手用的就是长胶。(三)生

6、胶。生胶是未经硫化的胶皮,所以胶皮含胶量要大,这造成了生胶胶皮轻打的时候球容易下网,但是发力的时候球比较怪异。用生胶的著名运动员有王涛。(四)防弧胶皮。防弧胶皮胶皮较厚,胶粒较短,弹性比较小,粘性也非常小。这种胶皮常和2.0毫米左右的软海绵配合使用,有利于消除弧圈球的强烈上旋。防弧胶皮最大的用处是改变比赛节奏。用防弧胶皮的著名运动员有蔡振华。五、总结从乒乓球拍和胶皮的演变不难看出,乒乓球运动从最开始的注重旋转逐渐过渡到以速度为主,然后再过渡到旋转速度并重。正胶运动员中国从刘国梁之后很少有知名运动员;对于长胶胶皮,各国也只是作为秘密武器在使用;生胶是一种很难

7、掌握的胶皮,目前使用的也很少;防弧胶皮自从蔡振华之后很难见到身影;而旋转、速度、控制兼顾比较好的反胶成为了主流。目前的乒乓球运动旋转速度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各种新技术如顺、逆向发球等也已经比较成熟,除了要更转更快更凶狠外,还是应该坚持百花齐放的原则,各种胶皮打法不能丢。参考文献:[1]徐寅生,张晓鹏,等,乒乓球长盛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王大中,蔡猛•乒乓球文化技术与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3]王樱桃,徐瑶.从器材的演变看乒乓球旋转的历史沿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