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与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与谐校园

ID:31641372

大小:65.4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6

以人为本构建与谐校园_第1页
以人为本构建与谐校园_第2页
以人为本构建与谐校园_第3页
以人为本构建与谐校园_第4页
以人为本构建与谐校园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构建与谐校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人为本构建与谐校园建设和谐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赋予我们的使命。山东省济阳县垛石中学的办学宗旨是把学校建成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园。让莘莘学子在这里长身体,长知识,开发潜能,完善人格,提高自身素质;要让教职工在这里愉快地工作,在塑造他人生命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生命,在为学生谋求终身幸福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幸福,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山东省济阳县垛石中学积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建设和

2、谐校园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时调整办学方略,多方入手,全方位地建设和谐校园。上下一心形成决胜优势垛石中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教育同国家以至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协调一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就需要有一个政策水平高,教育观念新,廉洁奉公,团结奋进的校委会,要有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共同组成一个具有统一意识的优秀群体,并把群体意志统一在党和国家的政策的旗帜之下。这一优秀群体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所有教育力量的核心。学校要通过他们落

3、实教育任务,又要通过他们团结社会教育力量,鉴别、吸收社会教育资源,改善和利用家庭教育,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所以,建设好学校教育群体,达到群体意识的和谐共振,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首要条件。'‘上下同欲者胜。”群体意识和谐共振的重要标志是教育观念的统一和教育行为的协调。当今时代,教育行为的协调离不开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学校管理应做到民主化、人性化、精细化。民主化管理要求校委会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严以律己,要求广大教职工做到的,领导必须首先做到。要真正落实教职工代表人会、校务公

4、开等民主制度,并通过校民信箱方式吸取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使管理者的行为代表群众的意志,使教职工都有自我管理的精神,形成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人性化管理要求学校领导树立为教职工服务的意识,关心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不但给他们提供事业上的用武之地,而且为他们创造健康生活的环境。关心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学校提出自2006年始为每一位教职工的父母过生日,给相应教师放假半天,并发放30元的过节费。通过精细化管理把每一个环环节的管理落到实处。要从实际

5、出发,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使责权到人,督导到位,上下畅通,反映迅速。通过这种优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强学校教育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成为大家的共同信念,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工作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利益相关、荣辱与共的事业命运共同体。师生同心共奏和谐乐章人格平等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是教师。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是成长中的鲜活生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合理的要求和健康的个性,从而避免师生之间的隔膜、抵触

6、以至冲突,达到平等和谐,互相尊重。好的教师最大的特点是教学民主,关爱而不压抑学生,有教学策略,会造势,善于挑起学生思想深处的争斗,从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学得轻松•如:一个不断在课堂“出错搁车”被学生抓住不放从而引起全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争论不休的教师,学生的成绩非常突出,而且被学生认为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最舒展、主动,当然效果就好,这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作为学生的向导和伙伴,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经营,从而成为

7、自主发展、全而发展的新人。在和谐氛围中提高师生的个体素质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是以优秀的学校文化为背景,以党的政策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为保证,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使每一个教职工和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得到和谐的发展。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两种很值得重视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某些高校毕业参加工作的个别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自身修养,师德素质差的问题。表现为:学历不低、素质不高、岁数不大、毛病不少、本事不大、脾气不小、自高自大、口空一切、不注重团结、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教

8、学平平还满腹牢骚。我们不能不说这是某些高校的悲哀,同时也是我们教师队伍的一种缺憾。功利化的教育扭曲了教师的人格。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教师终其一生,追求的是分数和升学率,研究的是狭窄琐碎的书本知识和习题,长年在焦虑中度日,无休止地重复着简单劳动,忘记了读书和思考,成为思想上的贫汉,专业上的侏儒,却是管制学生的高手。这样的生活没有快乐,只有痛苦,没有成就,只有遗憾。对人,是误人子弟,对己,是浪费生命。功利化的教育压抑了学生的潜能。在那样的背景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