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完善制度建设谈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

从完善制度建设谈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

ID:31644195

大小:82.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从完善制度建设谈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_第1页
从完善制度建设谈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_第2页
从完善制度建设谈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_第3页
从完善制度建设谈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_第4页
从完善制度建设谈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完善制度建设谈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完善制度建设谈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斗丽丽摘要:面对社会各种矛盾的凸现,政府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理论和实践中积极的寻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制度建设和完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了制度缺失导致政府公信力衰减的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制度建设进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政府公信力行政制度资信制度危机管理制度一、政府公信力的概述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民众的信任程度,表现为政府与民众的互依、互信、协同与合作的网络关系状况,是政府治理的一种庞大的无形资源。①

2、它反映的是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的质量和获得公众认同的情况,表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支持程度和信心水平。政府公信力不仅影响政治的合法性,还关系到政府的行政成本和行政效率,决定着政府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政府公信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政府的诚信程度、服务程度、民主化程度.依法行政程度和政务公开程度。现代政府治理模式下,政府公信力建设越来越受到治理主体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则成为焦点问题。政府公信力的基本要素是理念、制度和行为。三者中制度建设是理念和行为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以完善.先进的制度为约束,行政行为才能良好

3、履行,政府的治理才有可能更加符合民众的意愿和要求,进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②所以,笔者认为完善制度建设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关键所在。二.制度缺失导致政府公信力衰减的表现及原因(-)>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权威流失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法律是其关键内容。当前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在某些问题上长时间以来仍未能得到良好的解决。一方面政府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部分政府官员利用职权收受贿赂,为亲友谋取不正当对此,我国的法律不是在这方面缺失《如至今我国没有出台正式公务人员财产申报法》就是规定过于宽泛、模糊,法律层次较低,又或者在

4、惩戒程度上仅是象征性的,不法官员的为自己的行为所付出的成本远远的低于不法所得。另一方面某些政府部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严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随意扩大自身的处罚权、审批权.收费权等,行政行为随意化.人格化,将依法行政置之不理,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二》行政制度不健全,形式大于内容当前我国的行政制度建设的步伐并没有跟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需要,在某些领域相当的不健全,甚至仅仅是形式上的。这其中部分内容是当前行政管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对政府公信力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有以下三个:一是行

5、政听证制度,在我国该制度使用范围的规定过于狭窄,只限于行政处罚行为以及有关价格的听证;听证笔录的相关规定宽泛,在听证程序上缺乏对听证后发现新证据的当如何处理的规定;听证代表的产生方式不够民主、代表性不强;听证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等,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二是信息公开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有了信息公开条例并不意味着就一劳永逸,该制度在很多的方面还不完善,其法律层次不够;对于公民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因信息公开与否而带来的侵害情形划分不清;对于公开后的救济难以实现等。三是行政问责制,其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已经受到

6、社会的普遍关注,其发展也相当的迅速,问责制的内容正在朝着政治问责和道德问责的方向进步,但问题依旧没能良好的避免和解决。我国问责制的主体还多是上级部门,真正的责任对象人民群众对官员的问责则还没有实现;问责的法律和程序因地而异,未能实现统一;责任的划分界限不清;责任形式不够全面,责任追究弹性较大;问责的范围狭窄,问责的对象不全面,多集中在领导职务公务员等。综上所述,我国的行政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制度的不健全将导致行政行为过程缺乏有效的规制和约束,降低政府在公众中的权威,弱化了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长此以往,影响政府的合法性,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降

7、低。(三》公民的参与机制落后公民参与,是指公民个体或公民组织依法投票选举政治代言人,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公共事务的管理,充当政府的合作伙伴,共同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并对政府实施监督的活动与过程。③从新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治理理论都要求将公民参与纳入到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来,公民参与的形式和内容日趋多样化。随着公民参与的兴起和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得凸显出来,尤其是在我国,公民参与还面临着许多的困境:由于受政治、经济及传统文化的严重束缚,我国公民表现出普遍的政治冷漠,即使参与也是被动的参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参与成本的巨大致使公民不愿参与或者是

8、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利益.公民参与的能力和公民参与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